人物简介:周熙麟,女,中共党员,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历史基地班学生,现已推免至厦门大学。曾任院学生会学习部干事、第二负责人,班级学习委员。曾获第十二届中山大学全国口述史成果交流赛二等奖;年度二等综合奖学金;年度优秀学生干部;“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国家励志奖学金;年度优秀宣传调研骨干。
(通讯员 娄思米 胡心怡)从平和自信处着墨,于专注沉稳处收笔。若把生活视作一幅书画,锋利与圆润的痕迹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周熙麟历久创作的画上,无疑是浓淡相宜的。与周熙麟如沐春风般地交谈后,她的形象逐步明朗:“观风与月舒”的淡然下隐匿着“振衣展襟怀”的勇气,稳步扎实地前行,钻心刻苦地实践,追求更完善的自己。
【风起于青萍,浪成于微澜】
大学伊始的班委竞选中,周熙麟怀着挑战自我的想法,凭借一番热忱当选了学委。这既锻炼了她的社交与办公能力,同时助益其自身学习。而谈起被任命该职位的最大收获,周熙麟觉得是增进了与班级同学的感情,他们的正向反馈与充分肯定给予了她一定的鼓舞,在增强工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了她的思想觉悟,促使其拥有更多的热情投身班级建设并有所作为。
之后周熙麟还加入了院学生会的学习部,这与她学委的身份相得益彰。略有不同的是,学习部干事一职更为显著地多方面增长了她的个人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人际交往能力、总结撰写能力与策划组织能力。当然,多重的身份紧随着繁忙的任务,在工作期间,周熙麟注重效能提升,学习与工作保质保量,成绩与工作最终齐头并进。
关于学习,周熙麟善于请教优秀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并在课前提前梳理课程脉络,理好讲义便于课堂记笔记,复习时从多元角度出发主动深入思考。苏轼有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周熙麟坦言起初她的成绩并不突出,但她不气馁,稳扎稳打地保持自己的专业学习习惯,始终热爱,逐步提升,探索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状态。
在兴趣中,周熙麟用旅行的方式探察历史学习。从跟随父母因工作辗转多个城市而接触风土人情起,她逐步认知多样的社会活动与文化生活,并探析其中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走向,恰如其所言:“或许这也是历史研究的当代价值与魅力所在。”
周熙麟认为,大学时间其实是较为充裕的,在广而博上应多尝试探索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工作,都会锻炼自身的多元思维与实践技能,在提升个人技能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立如切如磋,行如琢如磨】
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利于自我充盈与提升。周熙麟曾参与第十二届中山大学全国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她认为问题的准备是备赛的一大难点。在老师的肯定与指导下,团队就文化的变迁方面深化了矛盾的提出,强调与现实切合,关注时代化与大众化。而作为第二作者与主答辩人,周熙麟培养与锻炼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课题中稍有不同地凸出少数民族与本土文化双方主体的共同作用等。同时她锻炼了自身临场发挥能力,围绕采访引导、资料借助与观点创新于比赛现场冷静回答提问。
口述史备赛时,周熙麟在团队负责实地采访、录音转录以及报告撰写。她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了采访能力并掌握了采访技巧,耐心细致地对待录音转录,同时灵活处理,既不曲解原义,又不“画蛇添足”。而至于口头讲述,这种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研究的撰写,总结凝练了研究背后的价值理念以及历史内涵,周熙麟与团队其他成员不仅每人对各自的课题有一个较为系统清晰的理解,并且充分发挥团体智慧的作用,分门别类,归纳汇总。
在充分准备与投入式参与口述史比赛中,周熙麟切身感受到了团队精神,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因此,就实践比赛的参与意义,周熙麟的感悟是利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及能将自己在各学期学习的口述史理论与实践技巧用到实处。她给予的相关建议是研究课题时,注重与时代发展以及现代化轨迹相切合的思考思路,其次一是主题鲜明独特,能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意义;二是实地调研前要充足准备;三是报告撰写要突出问题意识,彰显想象与现实的冲突。
大部分经验总结都源于过去式沉浸式参与。周熙麟恰是始终全身心投入任务工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终满载而归,受益匪浅。
【等时间嘉许,等春风得意】
生活并不只有一帆风顺,周熙麟坦言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过压力。由于班级内优秀同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论文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自己产生过达不到保研要求之类的忧虑。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颓废,她会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过于内耗,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盲目求成,脚踏实地。相较于内耗,回归与升华自我是种收获更高的选择。周熙麟建议可以通过阅读核心刊物提高写作能力,多看书籍丰富知识储备,不要仅仅产生压力而不付诸行动。
而对于未来的研究,由于周熙麟对攻读的台湾史专业并不熟悉,希望能够在正在撰写的论文方面找到与研究方向相切合的研究主题,便于继续深入学术研究。规划以后的自己秉持注重扎实的习惯原则,做好知识储备,打好史学研究基础。
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求学,周熙麟如此寄语学妹学弟:“在求学之路中,勇于不断探索,多一份智慧,多一份自信与昂扬,多一份干练与果敢。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在人生之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亮。”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始终步履不停的她终会抵达彼岸,实现目标。
一审:曹彤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