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袁青,女,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2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班导师。重点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社会融合”。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撰写专著1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与撰写咨询报告8份,分别被国务院综改办、民政部、中国科协、湖北省委、湖北省民政厅、共青团湖北省委和温州市委等部门采纳和批示,在星辰在线湘江评论发表评论文章3篇。荣获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特等奖、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特等奖,2011年度湖北省共青团调研奖一等奖,2013年度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一等奖,2015年第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通讯员 陈茜 聂晨晨 周语琪)“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太阳。”这世界上有一种特别的女性力量,那是一股刚柔并济的力量。袁青,便是这股能量之水浇灌的一朵花。她不仅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是内心强大的战士。她安静与柔情,如同涓涓细流;她细腻体贴的言行举止,总能在一瞬间触动你的心灵;她甜蜜灿烂的微笑,仿佛一道阳光,温暖原本黯淡冷清的世界。
【躬耕教坛 学海泛舟】
在湖师大任教期间,袁青颇受学生们的喜爱。课堂上,她立于三尺讲台,带领学生们在政治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课余时间,学生们往往团团围住讲台,好奇课上未讲完的政治故事,她乐此不疲地分享着。张弛有度是她的课堂节奏,自由轻松是师生的讨论氛围,寓教于乐是她铭记于心的教学理念。
在师生互动中,袁青深深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何为师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她表达的一些新颖的看法与观点能引起课堂的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师生互动撬动课堂的“思维杠杆”,共同开启思想世界的大门。思想碰撞产生火花,使袁青的个人价值寻找到展现的舞台,大大增强了她的工作效能与成就感,将繁重压力带来的倦怠感抵消而有余,赋予她坚守岗位的强大源动力。
在课堂之外,学生还是袁青工作与调研的得力帮手。查阅文献、汇总作业、前期访谈、实地调查等任务的顺利完成,她的学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的问世,袁青与学生们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新技术的用法,缓解她落伍于时代的焦虑,并发掘学生们身上能迅速掌握新事物的闪光点。
常言道:“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袁青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热爱洋溢着青春的学生们。正是一群有朝气、充满好奇、代表时代潮流的学生们,为袁青输送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理念;正是这些年轻一代蓬勃向上的力量,时刻提醒袁青始终保持初心,怀揣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文以载道 惠泽社会】
费孝通先生曾说:“从乡土中来,到乡土中去。”怀着对家乡浓烈的乡土情怀,袁青选择了闻名学界的华中“乡土派”,在学术研究上继续深造。
在华师这个平台,袁青在老师们的支持下,系统地开展田野调查,深入实地考察,参与基层实践,撰写咨政报告与论文,组队参加“挑战杯”等竞赛。日积月累的实践,她积攒了更为丰富的经验,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让她坚信脚踏实地、情系民生,关乎国家、关乎未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一生的职业追求。她的关注也开始从家乡这一隅之地转向更大的时代命题,关乎城乡发展的社区、乡镇、街道,甚至县域都开始进入她的视野,留下着她的脚印。
既站在三尺讲台,又走向基层社会。三尺讲台,是她多年从教坚守的初心;广阔基层,是她关注社会、为民发声的阵地。“因为热爱,所以坚定。”为获得第一手的基层资料,袁青每年在基层实地调研上投入大量时间,她的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浙江、辽宁、河南等多地。城乡社区的休闲广场,田间地头,房屋场院,街头小巷等都是她与居民聊天交流的绝佳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她形成了针对基层社会与乡村治理的独特思考,并将研究成果凝结成多篇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当发现不少学生困于政治学无用论,认为空谈政治大而无当时,袁青会和他们说:“不要着急。当我们对政治大厦王国的骨和架、肉和血有了完整的认识时,政治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那时我们能从专业的视角为理解政治与社会现象提另一种可能,而这往往是陷入具体事务中的政府官员与群众所忽略的。基层实践的发展需要政治学的冷眼热心。”
在学术实践中,袁青也努力贯彻“知行合一”,追求“学以致用”。她撰写的多篇咨政报告被中央部委采纳转发,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多在期刊上发表。袁青认为,政治学专业的研究者应当给予政府一些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的参考,但更应给予一些实用性的关注和支持。她不仅乐于与基层政府官员沟通与交流,还会适度参与基层实践与创新。持续性的参与为她的所思所悟提供了一个展示与检验的平台,也让自己成为基层实践者的坚实伙伴。她是“学问从基层中来,回到基层中去”的实践者,她繁荣基层、推动社会联结、增强政社互信当做自己的使命。
爱上田野调查的芬芳,她在基层社会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她把振兴乡村、社会融合、拓展公共空间当成自己的使命,乐此不疲地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芳华自在 笑靥如花】
阳春三月,微风不燥,花开浪漫,伴随阵阵花香悄然而至。生命是一场花开,袁青好似一朵香石竹,温馨明媚,热烈芬芳。她心若芷萱,不语亭亭俨淡妆,散发着由内到外的知性优雅。
“你不需要活成别人的样子,也不需要活成别人眼中幸福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追求自在的生活是袁青始终秉持的人生信条。
如何寻求家庭与工作的平衡,是每位成年女性面临的难题。面对“妻子”“女儿”“母亲”等多重角色的冲突,袁青给出了她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权衡,只能是调试你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并非完全对立,也无需刻意平衡。在同事朋友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下,袁青既可以参与团队合作、愉快地工作,又能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当忙碌的工作挤满日程,她犹如一台旋转不停的机器时,孩子的放学恰巧为她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她的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家庭,与孩子对话交流、参与户外活动,她高度紧张的神经得到了片刻放松,还在工作之余收获了来自家庭的慰藉。
当被问及“眼中理想的女性社会状态”时,袁青用四个词概括:“各有特色”“百花齐放”“被理解的”“被支持的”。她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在每一种角色里都能以喜欢的方式绽放光芒,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女性做出选择与取舍时,社会的支持与理解给予她们力量,赋能她们前行的勇气。拒绝被定义,每一个“她”都是独特的的,拥有无限可能。
“女性之美更在于头脑里有理性的光彩,眼里有自信的光辉。”袁青想做的从来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沉淀、去汲取智慧,再让世界因她而改变。
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