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朱苏红,女,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现已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任学生社团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长雅中学实习队队长、梦想+支教队队长、桃李育学社理事长。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20-202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综合奖学金一等奖,2021-2022年、2022-2023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综合奖学金二等奖。曾参加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获得省级立项;曾获校暑期实践调研报告二等奖。曾获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百优共青团员、百优共青团干部、十佳社管干部、教育实习“优秀实习生”等多项奖项。
(通讯员 赵妙 韩红)“下帷知有文星聚,隐隐书声隔竹闻。”这震古烁今的屈贾之乡,向来文苑荟萃、彬彬济济。山川渐寒,时光易逝,但总有于心间难以磨灭的人事。博学笃行,上下求索——这是朱苏红的生动写照。
【西风凋碧树,高楼望天涯】
怀着学为人师的理想进入湖南师范大学起,朱苏红就一直为之奋斗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她很喜欢这一句话,“人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过度和他人进行比较,做到每一天的自己都在进步就好。”她也一直在这样做。“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她不断地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思想。
朱苏红从未停止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探索,她在与其一位历史系的朋友在探讨关于历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时记录到:“政治对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决定了国家的制度、政策和外交,从而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其次,历史也是政治的见证和反映。历史记录了各种政治事件、战争和变革,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体制下的社会变迁、民族命运和国家发展。历史也为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当下的政治问题。‘历史感’是时代新人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全面增强自身的‘历史感’,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提供相应的学科理论支撑。用历史的观点、思维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推动学科生成一种深沉、持久的历史感与底蕴。这种历史感在激活学科历史资源,延展学科广度深度,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厚植学科历史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衣宽终不悔,为伊渐憔悴】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朱苏红在成为一名教师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朱苏红清楚地知晓作为一名教师的素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在谈及此时,她说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铸塑者,唯有关心、关爱、关怀学生,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传播的知识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想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就必须有扎实的学识,一位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宽广理论视野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是闪闪发光的。”朱苏红曾参加过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她感慨到:“理想与现实确有差异,那么在认清教育现实之后,肯定还是要怀抱教育理想的。如果你很用心地对待他们,他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
朱苏红在时间管理上从规划和自律两个方面入手。她会列出自己将要完成的计划,从学期目标到每天任务,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她会时常保持高度自律和专注去完成这些计划。对于自律,朱苏红建议道:“最大的绊脚石应该就是一系列的电子产品,确实是很难控制的,那么比如我们在准备一件需要专注完成的事情时,可以把手机上锁(开启禅定模式),这样就更有利于保持专注。”
而在面对大学四年各种纷繁事务带来的挫折和焦虑时,朱苏红会选择和朋友家人倾诉,或者是以记录的方式来缓解焦虑。“记下焦虑的事情,再隔一段时间后回顾,其实会发现当时并不值得那么焦虑。还可以通过列举出焦虑的事情,并写下解决方法,以此缓解焦虑。如果能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那就不要去焦虑,直接行动就好;如果通过努力也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那就更不用焦虑,顺其自然就行。”
【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
在回忆起自己四年的往事时,朱苏红尤其讲道:“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门专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第一次有了系统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思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它其实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正因为此,它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洗脑”“填鸭式灌输”,而是以人为本去切实贴近人民群众需要的,是春风化雨的、有温度与情怀的一门课,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
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门课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每节课前我们都会进行预习,并整理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前十分钟与老师、同学共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拓宽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在老师的生动讲解中,我也逐渐树立起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自信和专业情怀。正是通过这门课,我逐渐认识、理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也正因为如此,在新的人生路口,我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也让我暗下决心,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要将道理讲透、讲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回应同学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博学笃志,上下求索。拭得旧尘去,犹有新恩来。朱苏红终将以自己的拼搏与丹心,扶摇而上,鹏程万里。
见习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