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邱忠贤,女,汉族,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稀土晶体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从事物理化学方向博士后工作。目前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通讯员 邓中超 谭伟维 杜雅欣)时光把往事酿成了酒,醉了往来的风,带来悠悠的气息。往事尽浮现,邱忠贤才发现自己的渺小,那又如何,个人终究会淹没于时代的洪流中,而她早已把自己献身于教育事业,她的学生,将会活跃在时代的潮头。
【早色春庭和烟暖,午夜书声伴月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世间道路千千万万条,并非每一条都能通往心中的罗马。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只要在心中确定了目标,山不挡来路,水不阻归途,你若风雨兼程,天地为你让路。
回望来时路,邱忠贤曾经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学子,曾勤学苦读,也曾“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作为“青椒”的她,在学习中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学相长。兴许是受了这感触的影响,她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关于是怎样的际遇使她成为一名教师的,她认为其中是有点幸运眷顾的。博士毕业后,她顺利按计划应聘上高校教职岗位。如今的她,也正如当初她的老师一般,陪伴着莘莘学子奔赴他们心中的山海。在早晨,或在午夜,伴随着阵阵书声,为各自的理想而奋斗。同时,本科课堂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激发了她更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她想更为清晰地将知识和原理传授给她的学生。多年的教学生涯,她在不断的挑战中自我成长着。她曾苦读,如今,她伴人苦读,她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青年们找到自己的热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脊梁。
“总不能因为这世上有人跟你道不同,你就不好好走自己的路。”邱忠贤做到了,她不受他人的影响,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在这条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了自己的辉煌成就。
【感君一顾恩,同来洛阳陌】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那么几位贵人,邱忠贤也不例外,她之所以坚定地选择化学专业,是深受一人的影响。
在邱忠贤读本科时,恰巧遇见师大校友、中国大红陶瓷创始人尹彦征回校演讲,他说:“学化学一定饿不死,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当时的她虽然学过四大化学,但对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化学或化工产品还一无所知。在听过尹彦征的创业故事后,她被他二十年岁月里对梦想的坚持所感动,在心里悄悄埋下一颗想要攻读无机化学研究生的种子。毕业前夕,邱忠贤获得了当时非常少的保研名额,她没有选择学院热门的有机化学或者分析化学专业,而是选择了当时相对冷门的无机化学,走进了无机发光材料和无机颜料的多彩世界。邱忠贤认为化学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变化无穷且实用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她说:“在学习上,困难总是会有的,不过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习得的知识和获得的成就感反而来得更真实、更深刻。”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曾给她指点的人在她的成长中给予了她莫大的助力,她选择成为老师也有着想为他人指路的初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老师,邱忠贤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所有学生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这盏灯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照亮更多的人。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没有亲身经历,便无法感同身受,也便无从得知其背后的意义。
邱忠贤是“凌云之木”,亲身经历过尚且还是幼苗的时期,能够切实地体会每一个学生的心境,了解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远大抱负。所以,即使她的学生还在幼苗期,她仍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殷切希望每一位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辜负青春年华。当谈及想对同学说的话时,她说:“殷殷期望总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大学是我们人生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拥有最多的自由、最广阔的探索空间,我们可以去尝试各种可能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培养相关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尽可能少地随波逐流,尽快地学会取舍。当然了,在朝气蓬勃的年纪里,也要尽可能地不虚度光阴于内耗中,接受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暂时的情绪低落,积极寻求帮助走出迷茫。未来很美好,万物都值得。”谦逊、包容,邱忠贤以最好的姿态面对那些可爱的面孔,正如她对自己的态度,不拘泥于浮华,不陷落于低谷。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此间,品味一杯过往的美酒;明朝,再弹一曲高风之歌。邱忠贤的脚步从未停止,她仍在前进,辛勤地躬耕于新时代的教育讲台,在每一次的无私奉献中书写独属于她的人生故事。
见习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