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燕文,预备党员,来自20级历史教育二班,现任班级班长,历文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2020-2021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师范大学2021-2022年度一等综合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号;第十二届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比赛二等奖;湖南师范大学2020-2021年度二等综合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号;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第70期党课优秀学员;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校级优秀运动员;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2021年学生会系统优秀干部;2020-2021五四评优中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22五四评优中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21年评为优秀迎新工作者;2022年评为优秀班导;获“未来教育家”比赛三等奖;曾出演第17届历史剧并赴国防科大公演等。
(通讯员 胡心怡 沈宛霖)四季初始,天上有云,林间有雾,人间是春。在这样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遇见了这般纯良勇敢的刘燕文。和温柔的人谈话会使人如沐春风,就像是站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麦苗返青,绿波荡漾,天上的太阳和空气里的花香都因此变得柔软。随着采访的深入,刘燕文的形象也逐渐明晰:她是那种活在春天里的人,灵魂是自由的诗,生命如热烈的歌。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
一直以来,刘燕文都是旁人眼中佼佼者的存在,曾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优异的成绩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刘燕文的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但她不甘平凡,不算靠前的排名激起了她心中不愿将就的火苗。自此她便开始发力,平时上课用心感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及时与师友进行交流,阅读专业相关书籍;考试周时集中注意力专攻复习,利用一切时间去记忆知识点,因为她相信,记忆的本质在于重复。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凭借她日复一日地不懈努力,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才有如今如此优秀的刘燕文。是她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珍贵品质,成就了今天卓越不凡的自己。
谈及参加口述史比赛的经历时,刘燕文用了三个词来概括:磨砺、成长、收获。比赛在“三下乡”时期就开始准备了,起初团队六人踌躇满志,选择了一个新颖的题材过后便开始精心准备。在实施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计划与现实的偏差,但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队员们的协作之下,最终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刘燕文及团队成员秉持着“把过程做到极致,对结果有所期盼”的原则,认真对待本分工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他们不仅收获到了民族方面的历史知识,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更是携手并肩突围到了决赛。刘燕文笑称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机遇向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真正的高手从不抱有侥幸心理,做好当下最好的准备,就是为自己的未来负最大的责任。
董卿曾说:“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刘燕文始终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她说,知识是支撑人去到更远方的底气,而实践是助推人迈向更高处的勇气,只有脚踏实地扎稳根基,才能够拥有去仰望星空的志气。“同是风华正茂,怎敢甘拜下风。”刘燕文把这句话送给正在学习路上迷茫着、探索着的学弟学妹们。也正如这句话所言,刘燕文永远有一颗进取心,有着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她是现实“摆烂”风气中的一股清流,能在社会的大流中坚守自我,在繁华与喧嚣中坚守自己的宁静,而她也把这份安宁都留给了读书。
【一丝不苟勤学文,古道热肠助同门】
刘燕文热衷于参与学生工作,为人民服务。这份热爱,其实是温暖的传递。在刘燕文大一的时候,她切身感受过班导带给她的温暖,自那时起,担任班导的心愿便在她心里悄悄地发了芽。之后她两次担任班导,处理事务逐渐变得熟练,解决突发状况愈发得心应手,她也如当初憧憬的那样,给学弟学妹们送去温暖。
在学生会度过的三年时光,是刘燕文心底柔软的记忆。很小的时候她听说哥哥是大学里的学生会主席,源自榜样的力量,大一时她也选择参加了学生会。回忆起往昔,刘燕文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做宣传部第一负责人时准备迎新晚会的故事。那时她为了制作海报、拍摄剪辑宣传片、制作邀请函等等工作,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晚。“当时也有情绪很低落的时刻,但一想到文艺部的同事们也与我并肩,瞬间又充满动力了,让我更加坚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说这番话时,她的语气既温柔也带锋芒。忙碌的工作有时也会与学习产生冲突,但刘燕文说,“没有平衡,只有取舍”。平时拿到学习和工作任务时,不要拖延,立刻完成它,停止内耗,立即行动。当任务发生冲突时,将它们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序,进行科学的规划。
当问到在学生会是否有过放弃的念头时,刘燕文毫不犹豫地否决道“那倒没有”,她对学生会的爱从一而终。论其原因,其一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她喜欢学生工作,开朗外向的性格使她乐于与人打交道;其二,她在学生会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伙伴,他们之间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让她感到幸运又幸福。如今的刘燕文已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学生会执行主席,不仅是促使学生会系统化、制度化的监督者,更是学生会与老师、与校学生会沟通的桥梁。任何人的优秀都不是天生如此,他们会为了理想不断奋斗,即使遇见大风大浪,也会奋不顾身地迎难而上。
【清澈明朗以独立,所向披靡致未来】
如果要用简单的几个词来概括刘燕文的生活,那便是“读书、买花、运动、长大”。在现今的人生阶段,她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充实自身思想,向前方进发;闲暇时光她会驻足停留,欣赏心中的“花”,给自己一些独属于自己的浪漫;每一天都严于律己,坚持运动,保持优良习惯;提升各方面素养,让自己不断成长,走向成熟。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健身房,总能看到刘燕文的身影,她从不让自己懈怠,并乐此不疲。“我对生活不将就,我喜欢把过程做到极致,其次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驱动我不断地前进,这些都是我的动力。”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刘燕文总是给人留下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好印象,这或许是因为她“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时,刘燕文偶然看到了张爱玲的一句话:“漫山遍野都是今天。”瞬时间,她感到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从此她被张爱玲深深吸引住了,也因此爱上了散文。“到了大学我更加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清醒。”张爱玲曾经在《爱》中写到:真正的成熟大概就是,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只是不再强求拥有了;害怕的东西还是害怕,只是敢于面对了。这段话给刘燕文的感触颇深,时刻提醒她要专注于提升自我,其他的事都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过往,不问将来。刘燕文从张爱玲的散文中领悟到了人生亘古的真谛,也汲取到了女性觉醒的力量。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回溯大学时光的种种过往,当问起是否有特别感谢的人时,刘燕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就是你们的吴诗仪学姐。”说罢,她便滔滔不绝地诉说起二人之间的点点滴滴,“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和我这么灵魂相契的人。”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她们相互鼓励,携手成长;她们互相成就,共同进步;她们是命中注定的好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互补的拼图,是无可替代的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说起这些,刘燕文心中有无限感激:“感谢有她,希望未来一直有她的陪伴。”
对于未来,刘燕文的心中满是憧憬与期盼,她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攒足力量再去仰望星空,遇见更多优秀的人,走向更开阔的远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致自己,也敬未来。
一审:章佳黎
二审:刘慧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