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祖福老师,原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党员,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
1968年,陈祖福从军,并在军训期间被发展成为积极分子,随后在1970年5月如愿入党。1973年顺利进入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深造,几年后正式开始了他在湖师大教书的生涯。 精神矍铄,鹤发红颜,心怀博爱,陈祖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奔赴在学院基层中,将温暖送至每一个贫困学子心中。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生动描述出陈祖福先生教书育人,爱党爱国的光辉形象。
(通讯员 吴俊驰 田于敏 李俊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想我泱泱大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那般忠肝义胆的英雄;念我巍巍华夏,有“遍体疮痍犹痛饮,血痕惨撒满征衣”这样甘死如饴的豪杰。但所谓英雄,远不止于此。
当陈祖福先生走进会议室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杆。老人已经年过古稀了,但精神矍铄,鹤发红颜,老人个子不高,可举手投足间都仿佛带着让人不容忽视的气势。看到我们后,他的眼光柔和了很多,眼中也带着追忆。谈及他的过去,老人眼中带着骄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66年,陈祖福先生高中毕业。恰逢文革时期,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陈祖福先生选择了下地务农,正是这两年的,给了他沉淀自己,强壮体魄的机会。在这两年,陈老白天在外务农,晚上在家读书。“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两年转瞬而逝,1968年,春节,一个长辈的一席话,成为陈老从军的契机,因为陈祖福先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在务农的两年毫不懈怠,才得以进入党组织的“特种部队”。“我现在还记得当时队伍的番号!”陈祖福先生提及当时的日子,有些兴奋,“八三三八,四营基建连。”从此,陈祖福先生踏上了行军生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968年,陈祖福在军训期间就引起了党支部的重视,被发展成为积极分子,但先生并未因此而自满,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他深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道理。军队驻扎在偏北的地区,冬日严寒,“百泉皆冻咽,我吟寒更切”很多同连的战士都怨声载道,但陈老却笃行不怠,日复一日的坚持早起运动和读书。然而,一次小小的误会让陈老与班长有隙,错过了69年入党的机会,但他没有因此气馁。在指导员的劝慰下,始终坚持“向着党,不动摇”的理念,这份执着,引起了党支部的赏识。70年五月,陈祖福先生如愿入党,也借着这个机会,他得以更深入的投入到基建和图纸的研究当中去。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73年,成为党员后,因为陈祖福先生的学识卓越,他顺利地进入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深造。无论春夏,博学慎独,无问西东。短短几年,陈祖福先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因为这几年的良好表现,陈祖福获得了导师的赏识,正式开始了他在湖师大教书的生涯。不谈波澜壮阔,不谈踏遍山河,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无非集腋成裘,积少成多,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陈祖福先生因而和湖师大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谈起自己的教学生涯,陈老是兴奋而喜悦的。开始他只是做导师的助教,但他理解很深,又乐于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我的心中永远不会有黄昏,有你在,永远像初春的清晨”于学生,老师像光,照亮远方。或许,在我们的学长学姐们眼中,陈老,也曾是光一般的存在吧。说到学生,陈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们还记得我嘞,岁数很大了,也还记得看我”是啊,载着党的光辉,陈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科研道路增砖添瓦。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从三尺讲台到办公室,从教师到主任。陈祖福先生经历了一系列职位变动,但从未迷失本心,也从未忘记党的号召。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祖福了解到学校的一些贫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吃不饱饭,上下打点,在各种地方打申请,作报告,这才求来了专为贫困学生准备的奖学金,“我依稀记得我帮助的第一个学生,毕业的时候自己到我的办公室来,鞠躬,说感谢党,感谢学校,感谢我,哈哈哈...”说到这里,先生很是开心,我依稀看到陈老的眼角,好像有泪光。
提到如今,陈祖福先生感慨如今的中国,新冠疫情之下,数以万计的党员同志们,前仆后继的奔赴一线拼搏,“脱贫攻坚”多少干部为了“扶贫”二字,将青春和热血抛洒在了深山老林,用一代又一代的坚持才换来了如今全面脱贫的伟大理想,才有了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从而立之年到耄耋之年,陈祖福先生的身上有所有拼搏的党员的影子。中国共产党,以一个个像陈祖福先生这样的党员为基石,经历百年的变迁,炮火轰鸣的洗礼,经历了大国压迫的冲击,将迈着更大的步子,铿锵的走下去。
一审 陶惠茹
二审 罗瑞霞
三审 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