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庆池,男,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7级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曾担任院学生会外联与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与传播院学生会副主席兼生活服务部部长,新闻与传播学院第十九届学生会主席,任职期间学生会获湖南师范大学“十佳学生分会”。 个人曾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比赛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四项,湖南师范大学“特等综合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十佳学生会干部”、“洋光优秀学生干部”、“百优共青团员”等十余项校级奖项。
(通讯员 李子涵 姚泽鸣)想对过去的自己说:“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而且努力的普通人。”;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笨鸟先飞,天道酬勤。”
【从干事到主席】
“学生会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谈起伴随自己大学三年的学生会,他是这样评价的。刚入大学时,他就被学长学姐们嘘寒问暖的关心所感动。而那些温柔的学长学姐们正是来自学生会,也正是有这样的一个温暖的窗口,他决心要把简历投到学生会中,想要在大学里寻找一个能有归属感的“家”。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学生会这个集体中工作,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有共同目标的朋友。
从一名认真跑腿的干事做起,到成为一名会讨价还价的外联与宣传部副部长,再到竞选成一名统筹管理的学生会主席,这三年里的每一份学生工作他都会尽其所能。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2019级迎新晚会的统筹工作,这对于刚刚成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来说,是又一次能力上的挑战。然而,突发意外还是在晚会的现场中发生了:有个班级的音乐无法正常播放。“当时后台的工作人员都绷紧了一根线,因为当时台下不仅坐着400多位新生,还有许多的家长、老师、领导和其他学院的主席。”他先指挥工作人员先调整节目顺序,最后以现场配音的方式顺利完成了这一次的表演。这一次的意外,让已经有两年学生工作经验的他长了一个教训: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反复的检查和确认,以确保工作的万无一失。
【从编导人到新闻人】
繁忙的学生工作压缩了许多空闲的时间,但这也促使他养成了列任务清单的习惯。他注重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去安排计划表,这样的习惯不仅让他在学生工作中做事更加有条理,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督促着他更加善于安排时间,更加自律。“如果某天下午要开会议,会议结束后我会先到学院去学习一段时间再去吃晚饭,”他认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他更加慌乱,反而让他更加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对于李庆池来说,保研到新闻传播类是跨专业保研。谈起从一名编导人转变到一名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他有颇多感受。
李庆池虽然是一名编导专业的学生,但曾做过许多次的采访记者。每一次的采访经历都让他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魅力,也让他真真切切感知道新闻人能够发现生活中普通人所看不见的东西。同时,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中,让他对新闻传播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最喜爱的一门课程便是丁忠伟老师的《新闻摄影》。在这门系统性学习摄影的课程中,他不仅学会了照片的构图和后期调整,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构图能力。此外,了解过新闻类书籍的他更加感受到新闻是一门涵盖面及其广泛的综合学科,这激发了他极大的兴趣想要去深度的学习新闻学知识,成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从学生到教师】
倘若他自身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属于理想愿望,那么他扎根于泥土的支教事业则是他的现实期待。由于自己的父亲便是一位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行业他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支持,大一时的暑假他便报名了“三下乡”活动,和同学们一同赶往了岳阳市平江县的一所小学里进行支教。
虽然山区支教活动只有半个多月,但他却在这所乡村小学里体会到了与小朋友打交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回想起那次支教活动,有一个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外出务工的小女孩让他印象最为深刻。他们一行人询问小女孩将来想要做什么,那位小女孩的回答至今都让他记忆犹新:“想让自己的父母不在黑暗中煎熬。”
这个像是从电视里走出来的女孩,用她不像是在这个年纪所拥有的答案打动了每一位支教学生的心弦。这一次的支教活动,也让李庆池感到乡村支教不管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受教的孩子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有它沉重的分量和意义。于是,他在去年报名了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将在今年的秋天去基层感受祖国大地。
编辑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