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黄沛遥,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日语系,曾获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2020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长春站三等奖,2020年(第十六届)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
(通讯员:谢伟强 杨佳虹 马翎哲)因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因为热爱,山海皆可奔赴;因为热爱,万难皆可迎。有一份所爱之物,有一份坚持的毅力,有一份从容的自信,哪怕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孤独前行,心里也能在某个地方风和日丽,黄沛遥就是这样一个保持着满腔热血向前奔跑的“孤独勇士”。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由兴趣种下的种子,在名为热忱的土壤中生了根,若是再浇灌以坚持不懈的汗水,便终将长成一棵无惧风雨的参天大树。而这颗种子,人们通常称它为,梦想。
在上月举办的“强智杯”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黄沛遥及其团队获得了单项奖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一名外语系学生,能够代表学校去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的竞赛本就足够令人唏嘘,更遑论这个跨越专业而来的男孩还一举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但对于外界这些或好奇或惊叹的目光,黄沛遥却表现得十分平静,他说,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因为自己外院学子的身份而感到有特别的压力或者对自己放低要求,和其他所有参赛者一样,他就是抱着拿奖的目标去的。“因为除去我外院学子的这个身份以外,我一切的训练、一切的工作都是跟着教练的安排去做的。”黄沛遥满怀信心地说道。
回顾赛前训练的点点滴滴,我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所有的信心都来自于脚踏实地的付出和经验与实力的不断累积。
“将时间倒回到暑假,那时候我要先通过学校校赛的选拔,然后来到学校参加暑假集训。集训的时候,一周七天,每天八九点过来,晚上七八点回去,”黄沛遥回忆着当时训练的日常,只觉得虽然辛苦,但却值得,“就是要这样,才能看到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比赛并不是黄沛遥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个新生的领域。在采访中,他贴切地形容自己是“玩着游戏长大的”,而也就是因为从小跟着父亲一起玩各种游戏,自然而然地让他萌生出了想要自己做一个游戏的念头。这个念头像是一颗顽强的种子,深埋在内心的土壤里,一有机会便尽可能地汲取能量、茁壮成长。
初中时期,黄沛遥的生物老师尝试着组织同学训练并准备参加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虽然这一尝试最后因为些许客观原因而没能得到结果,但这依然是一个宝贵的契机,让黄沛遥真正接触到了这个他一直抱有极大热情的陌生领域。步入大学后,当他偶然在至善楼看到了关于这次竞赛的公告时,他终于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选择了主动出击,打电话咨询并最终成功加入了校赛团队之中。
那些儿时天马行空的梦想,有多少都被遗失在了渐行的时光里,真正能坚持下来的,都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愈加坚定而明晰。
再次翻开比赛的回忆录,他提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很开心,也因为开心到现在有点后悔,因为比赛过程中是能实时查看到自己排名的,当看到自己的队伍肯定能得一等奖时,我们因为开心而松懈下来,在后续题目中没有采用到更大胆的想法,故对最后的成绩造成了影响。”在黄沛遥的心中他有他对自己更高的标准。他还在朝着他的目标努力中,还在为他的梦在奋斗着。
带着一腔热血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个学期,黄沛遥在专业学习之余,还选择了辅修计算机的软件工程,“辅修课目前的安排是每周三晚上会有一节实验课,同时每周六会安排六节课。”黄沛遥解释道。直到现在,尽管没有强制要求去做更多训练,黄沛遥依然会坚持进行每周至少两场,每场至少五个小时的模拟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变了牺牲的血雨。”这又何尝不是黄沛瑶的真实写照呢?人生有很多不期而遇的美好,但其实都是努力带来的惊喜,所以没有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毫无道理的平庸,这二者的选择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初心不改,随远不怠】
除了准备竞赛、学习辅修,黄沛遥最基本的身份还是一名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学生,在谈及对专业的看法时,黄沛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很多理工科学生的眼中,读外语专业好像是很没有用的,他们觉得报一个培训班就可以学日语了,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就显得我们好像很没用;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是去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
“比如我学的日语,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理解日本文化,感受日本文化,是以人本身为目的去学习的,而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去掌握‘语言’这样一个技能,这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所在。”黄沛遥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切身说明了思想才是一个语言学习者最核心的装备。
面对电子翻译器是否会对语言专业的发展前景产生冲击的问题,黄沛遥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态度,他半是认真半是打趣地说道:“冲击肯定会有,但像我们学语言的并不是毕业后就要去当翻译的,比如像我这样既会日语又会计算机语言的,也许我将来就是去开发电子翻译器呢?”在黄沛遥眼中,电子翻译器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与其以排斥的态度去敌视它,不如早日改变自己的想法去接纳它、当做一个机遇去迎接它,“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我们学外语专业不能只是为了会说外语这样一个技能,如果只是为了这样一个技能而学习的话,被淘汰被取代是迟早的。”黄沛遥肯定道。
大学是一个人继续发展和潜心深造的地方,亦是让每一位有热血、有梦想学子得以保持初心,重新起航的港湾。
作为一个对计算机有着无比热爱与极高天赋的男孩,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来日语系学习时,黄沛遥无奈回答道,选择日语学习其实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因为高中时候语文和英语成绩更好一些,所以他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在语言方面比较有发展潜力,于是便选择了日语专业。所幸大学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无限可能的地方,让他重新拾起了“计算机”这一片本以为早就遗失在流逝岁月中的赤子初心,也因此发现了外语这一片别有人间的新天地,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了更多可能。
提及课外活动,黄沛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像中学一样全心只盯着自己的学习,盯着这些科目走,大学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做,比如参加一些竞赛或者辩论队。”大学是作为一个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不断地发展自己,我们不能被束缚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或是还做着井底之蛙的美梦。
【鲜衣怒马,不负韶华】
参加过这次团队赛后,黄沛遥更加懂得了团队精神的含义,一支队伍能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队协作,只有毫无保留的相互信任和不断磨合形成的默契,才能让一个团队在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下把程序写对写好。比赛前的训练是见证者,比赛则是他们的考题,最后的比赛结果便是他们团队精神强有力的证明。
而在向前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他更像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享受着孤独,一遍一遍地审视着那份最纯粹的初心,同时也怀揣着对梦想的憧憬。天下熙熙攘攘,名利来来往往,诱惑无处不在,在如此多的因素干扰之下,他只希望成为一个不轻易被情绪影响的人,“当然事实上我也不可避免的会被情绪所影响,不过当我被情绪所影响的时候,往往不会表现在表情、神情上面,而是会用直接的行动去展现它。”
他学会享受孤独,想做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追求“自尊”“自立”“自强”,不愿随波逐流,不愿随声附和,不愿人云亦云,而是有独立的见解,有独立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
平时他喜欢听电子舞曲。其中最喜欢的歌词便是“你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请过一个能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生活。”还记得他说:“我觉得我现在就正在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我只希望未来的我除了知识和技能有所增进之外,还能和现在的我一样,有这样满腔热血对未来的追求,这就是我对我未来的希望。我会祝愿未来的我自己回头看经历的一切的时候不要留下什么后悔的心情。”
大学四年的时光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长的是在大学这样一个最好和最坏交织呈现、超群和平庸泥沙俱下的小型社会里可能学到很多珍贵的东西,短的是庸庸碌碌地度日。黄沛遥也对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学对人的发展很有意义,一个人绝不能靠向外寻求物质来满足自己,这样自己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人需要的满足终究只能从人本身自身去发现,大学并不只是要去获取一个学位或培养一个技能,然后出去赚钱,大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本身,以内在的形式满足人本身。”每个梦想总会有机会得以实现,就像每一株幼苗终归要破土而出。而很多时候,失败与成功之间就只是相差了那么一点一定要做成某件事的信念,和一丝捉住机遇奋勇向前的坚持与果决罢了。
每个人的人生里总会有惊鸿一瞥的初见,它的名字是热爱,也总会有一段不知名的时光,它的名字是坚持。当二者都具备有时,连世界也会为之惊艳动容。黄沛遥将热血化成青春的动力,将努力变成一种习惯,收获了硕果累累,相信他未来的人生也定能瓜果飘香。
编辑 陈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