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潘思宇,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二班,2019-2020学年担任2019级年级文体委员,外国语学院中文辩论队队长,荣获2019-2020年度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通讯员:马翎哲)对于潘思雨来说,生活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而她总愿以最蓬勃的朝气去尝试更多的未知,从不因害怕失败而困住自己前进的步伐。
【你的付出,终有回报】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仍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想要在大学中真正学有所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
在潘思宇看来,“自律”应当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但与旁人不同的是,潘思宇眼中的“自律”并不意味着过分严苛的时间管理,相反,她认为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提前为自己预留出一些灵活的空余时间、不要将自己逼得太紧,才更有利于将自律坚持到底。“我觉得有必要给自己留出一些空余时间,因为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总是能被按时完成,这样很容易影响你原本的计划。给自己留一点点空余时间不仅可以让自己喘口气,也很有助于提高我们每天计划的完成度,完成度高了才有继续自律的动力呢。”潘思宇如是说。
除学习之外,在过往一年中潘思宇还担任了年级文体委员,并且以出色的辩论水平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院辩论队的一员。大量的工作和活动极大地压缩了潘思宇学习和个人生活的时间,而想要学业不受影响,潘思宇只好一再挤压自己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睡眠时间减少了,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基本回寝就是为了睡个觉,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情绪萎靡,娱乐活动也很少能参加。”
而在潘思宇眼中,工作纵然辛苦,却也是一种宝贵的历练:“辛苦的另一面是个人的飞速成长,首先体现在人际关系上,通过这些工作我认识了很多能力出众的朋友,他们会给我建议和鼓励,有了他们做我的后盾我能更有勇气去做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也更不容易出错;其次是个人阅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这些工作能使我的缺点不足暴露无疑,老师的指导、学长学姐和同学的帮助也让我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就能更好的处理我的工作。”在辛苦的学习工作之余,潘思宇也十分注重劳逸结合。她认为这种工作方法是非常健康且正确的,因为人不可能让自己一直绷着,再好的皮筋也有要崩断的时候,毕竟学习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该让自己休息一下的时候可以停下脚步来歇一歇,充满动力以后才能够继续往前走得更远。
提及辩论队,潘思宇向笔者介绍到,外国语学院中文辩论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相互碰撞,相聚在一起针砭时弊、针锋相对,时常为了同一件事争个面红耳赤,但有时也会为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在辩论队中没有权威之说,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别,只有辩字双辛、以论展芳华。它带给潘思宇最大的收获,便是让她学会了包容。“世界就像一个圆,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也许在舆论倾倒的背后也有不得不说的苦衷,促使我辩证看待事物,愈知明辨胜于雄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补足自己,充实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潘思宇深以为然。
回顾大学一年半来的点点滴滴,潘思宇确定地说,“过去这一年多对我来说,是忙碌但非常充实的一年。”她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寻找着平衡,用灵活的自律牢牢掌控着自己生活的节奏,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磨砺中飞速成长。
【勇于尝试,不留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潘思宇是一个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开朗女孩,对钢琴,毛笔字,画画,跳舞,写作等方面都有所涉猎,“我觉得兴趣爱好也不是为了让我把哪件事做的特别好,就是在生活里不要成为一个无聊的人。”在她看来,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兴趣毫无疑问是很有必要的,也许它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立马见效的好处,但它却能带给人一份最好的礼物——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性格开朗活泼的潘思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浪漫主义者”,总是格外乐观,为了热爱和理想可以不顾一切去追逐,遇到困难总会以良好的心态尝去试克服,若是实在克服不了也不会过分勉强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不会格外纠结一件事最终的结果我是不是可以到达,我只会想先做着试一试,万一做不了也不会苛责我自己,还挺随性自然的吧。”潘思宇如是说道。
其实所谓尝试,本就是一种未知结果的挑战,是跳出自己固有的舒适圈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走出去”便是唯一的目的,此时若是再太过强求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徒增压力,还会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畏手畏脚,甚至此后都不敢再轻易走出舒适圈去做更多尝试了。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一旦对新事物产生恐惧、变得故步自封,那便很难再有大的进步和突破了。就像潘思宇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那样:“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高效利用你的时间,尽可能多去尝试新的事物,找到自己的舒适圈,又不断跳出舒适圈去挑战自己,趁着年轻,趁着精力充沛,去多做不让自己留遗憾的事。”
对于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熬夜问题,潘思宇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表示自己也是一个资深熬夜党,每当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同时压来之时,时间便会变得捉襟见肘,于是就只好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加班完成任务。但也有些时候,即使没有繁重的工作,潘思宇也不愿意放过这段高效的思考时光,“因为在夜晚的时候环境是安静的,是一个很适合高效率思考的时间,也很能激发灵感的爆发,我一般写文章都是在深夜的,那个时候会有种文思泉涌的感觉。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给自己一个反思总结的时间,放在深夜很合适,默然躺在床上整理自己,会很能调动大脑去思考,效率非常高。”潘思宇如是说。
【立足当下,眺望未来】
谈及谈及未来,潘思宇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计划,她在采访中表示:“我接下来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学习上,毕竟在大学里还是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嘛,希望可以顺利保研,毕业以后可以继续读书深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的人。”
潘思宇说,她觉得自己是个天生就对语言有着强烈的兴趣的人,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她觉得都有着独属于它们的魅力,而她选择学习英语其实更多是想把它当做一件趁手的工具,让她能够有能力向国外输出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需要有更多人去告诉外国我们中国的声音,而在这一点上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潘思宇这样说到。
而作为一名师范生,潘思宇对于师生关系及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我认为我觉得教育其实更像是生长,并不是说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成人,其实每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是有其价值的,教育的目的是保护他们这种价值,尽可能的让他们自由生长,所谓因材施教便是如此。”而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其原因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她说:“我应该是一个格外幸运的孩子吧,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老师都是很认真负责、关心学生发展的,我和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好,我很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很能理解我。”大概也正因如此,潘思宇才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生长,并最终成长为如今这样一个热情奔放、勇敢睿智的可爱姑娘。
在采访的最后,当被问到“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潘思宇认真地回答道,她很欣赏杨绛先生,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立女性,她曾一度将此当做是自己人生的榜样和目标,不过她也没过于刻意地去想过未来究竟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说:“如果要我说的话,未来希望我成为我自己吧。先把当下过好,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未来是什么样都好,只要奔跑在热爱的路上就可以。”
在这位乐天派女孩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份宝贵的勇敢和洒脱,她像是始终奔跑在明媚的阳光里,面对压力与困难从不焦躁也不抱怨,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尝试着建立新的舒适圈,去迎接新的挑战。愿她能够始终追逐着心中的热爱、不忘初心,越行越远!
实习编辑 陈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