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雪纯,曾任口述史协会理事,历史文化学院新青年传媒视觉艺术部干事、部长,现任18级历史基地班宣传委员。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2018—2019湖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获三好学生称号;校易班发展中心2018年暑期迎新海报征集三等奖;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2019年暑期护源使者;2019—2020湖南师范大学特等奖学金,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019—2020年校优秀青年传媒工作者;2019—2020年历史文化学院五四评优优秀宣传调研骨干。2019年参加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传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团:边城乡希,获得多个集体荣誉;2020年负责一个湖南省创新训练项目。
(通讯员 夏睿敏 吕贻芝)我坐公交车赴约时,天空似乎是灰白色的,冷冽得让人有点哆嗦。我看了看闪着同样灰白色灯光的手机屏,屏幕那头是几句短小生涩的沟通的话,它们在我心中草草勾勒出刘雪纯“生人勿近”的冰冷形象。
然而,臆想中那位很本该很高冷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刘雪纯坐在很显眼的位置上向我招手。原来那位剪着圆圆的短发、很随和地穿着一件淡紫色外套的女孩正是她。她随后便将桌上的电脑和本子都收起来,而一杯已经见底的饮品便可知她已经在这里自习等候多时。
交谈之时,她的声音很轻,说话的语调也很平和,句子常常干练简单,但绝对不只是温柔这么单薄的词可以形容的。与她说话好比吹着宽阔大江上的风,极其柔和,又让人感觉很磅礴。声如其人,我总能在这渺远温和的声音中听到蕴藏在其中的绵绵力量。
【一步一问走出的路】
刘雪纯简单寒暄几句后便进入正题,她拿出我昨晚发给她的访谈提纲——已然仔细地勾画过——她条例清晰地指出了我的几个资料错误,还提了一些访谈建议。她拿着手机指导着,侧脸看来十分专注,似乎又重拾了青传视艺部部长的职责,手把手地教青传的学弟学妹如何工作。
“那时我刚进来大学时什么也不懂,真是什么都不懂,”她说着摇了摇头,“都是问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有任何学习、生活、工作上的问题,我都会去问他们。他们会很耐心的解答。”她回忆,大一时懵懂的自己经常会在社交工具上问口述史协会以及青传的学长学姐,当时基地班上一级的学长学姐会很热心地帮助她。从自主学习到选课上课,从第一次期末考试到世承班,甚至详细到考试月的时间安排这一点,她都会细心询问上一级的学生,从他们那里寻来经验或者教训。大一整个学期,刘雪纯一直秉着一颗好问之心不断地问路探路、追着学长学姐的脚步前行。学习和工作都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越来越上手。即使到现在面对考研保研的问题时,她仍然在积极地与大四学姐学长交流沟通。
当然,单纯地询问是不可能登顶高峰的,“攀登”更需要的应当是实践者“手脚并用、扎扎实实”的努力。刘雪纯回忆,面对大二陡然增加的课程难度时是十分无措的,但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必须在学习上花时间。“花时间”这个词看起来仿佛很虚渺,但对于她而言,这是积累的意味。是一个个抱着书本独自度过的夜晚,是一打打在图书馆自习室的周末,是每一次做作业想要追求极致的每分每秒,是与同学讨论合作的每时每刻。
当我问她是什么力量促使得她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得到了一个令我十分惊讶的答案——是“焦虑”。起初不太明白这“焦虑”怎么促人向上呢?慢慢却明白了。交谈中发现,刘雪纯并不是那种百分百自信、独当千军万马的人,她总是十分谦逊的,有时近乎自卑了。她敬佩每个老师讲课各有各的思路、惊喜于老师的经验阅历在讲述中绽放;她欣赏基地班的每个同学的才华横溢、侃侃而谈。讲到这些时她眼睛都亮了起来,不时地写下一些不熟识的书名、命题云云。而她却几次感叹到自己的基础太薄弱了。”
或许唯有看得见这世间宏大的人,方能看得清自己的不足。有语云“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刘雪纯因此产生的焦虑转变为促她向上的动力,在不断地学习中,成就了她的渐渐进步。正是对自己有着这样冷静的剖析与认识,刘雪纯才会踏上不断追寻之路吧!
【拥有一颗独自闪耀的星球】
采访期间,刘雪纯脖子上戴了一条项链,不太清晰,却觉得是一片茫茫的星空以及一颗独自闪耀的星星。
回想第一眼见到她时,她独自在采访地点专注地学习。这是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是由更熟悉天马的她定下来的。门外闪着星星似的的灯光,屋内有沉睡的奶茶香味,花色的桌布,低声的耳语,没有想象中的采访地点的生硬刻板,更像是温馨的一个小世界。
她告诉我,她喜欢这样一个人默默做事的感觉,事情一件一件做完时会收获很浓的成就感。除了工作与学习的必要交流外,太多的对接沟通、频繁的呼朋引伴只会让她感到无比劳累疲倦,而偶然独自出游则能让她感到轻松自在。她提到,有一次自习完后,一个人临时兴起去了橘子洲游玩,登上地铁,恰巧赶上末班游轮。吹着自岳麓之顶飘来的山风,迎着湘江之上氤氲的水汽,与室友约定多次而不成的出游计划却居然在自己小小的冲动和潇洒间轻易完成了。自那以后,她常常独自去完成一些偶然想起的事。
刘雪纯说了一句很淡然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我的人际交往圈子不大——够用。”这客观冷静的评价不带着一丝一毫的自卑,还有些令人羡慕的从容自信。多吗?不多,但是够用,极简且满足。有时我不禁反省自己领土扩张式的交友方式是否印证着 “过满则溢,溢则侵,侵则亏覆。”我想她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那些看似孤僻内向的生活轨迹,其实是她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把学习工作之余的生活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抓住一些小冲动抑或带上些小潇洒,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做些意料之外、计划之外的事,独自捕捉到生活中的小确幸。
|
另外,素描、摄影、修图、剪辑这一类与图像有关的事物对她有着别样的吸引力。高考完以后,零绘画基础的她便在画室中泡了整整一个月;做青传干事时,她扛着摄像机独自采影;很多个夜晚,她摸索着修理图片、剪辑视频;甚至在她的文献综述作业里,涉及了她很感兴趣的建筑美学。于她而言,专注一事则会有充实之感。将自己沉浸在视觉的美妙之中,何乐而不为?
刘雪纯是一颗有着自己的运行轨道的星星,她享受着与自己的相处方式,并发着走近了才看得清楚的温和光芒。
【道虽弥,不行不至】
提及遗憾的事时,刘雪纯讲到了高考。隔着两年多的时间遥遥回望,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似乎这个平静下包含了很多:淡化的遗憾、清晰的定位、整装待发的斗志、认识自我的力量·····。刘雪纯很坦然地讲到自己深造目标。“它是我遗憾,它是我的目标,是一种执念。”她这样讲到,“过去我没能达到,现在我有机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人生有很多可能的,不只是学习方面的,”她这样说,“但是我选择了走学习这条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这是刘雪纯对人生的目标的独特理解:用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看待每个人的选择,又对自己的选择有一种近乎顽固的执着。这是难能可贵的。“也许看起来,有的人学业成绩平平、学生工作一般,但他们却在其他的领域——你可能完全不敢想的——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了。社会评判人的标准本来就是多元的,没有那么多一定。”虽然有着千万种纷彩的选择,刘雪纯早已对自己有了定位。她选择学习这一条路,并且不断努力着,秉着赤子的心不断追寻。正如她说自己做作业时,“当我决定做这一件事时,我就不希望敷衍了事。”
夜晚里,我反复听刘雪纯学姐的采访录音,那些声音温和的拂过我的耳畔,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有力的冲击。我感到她散发着一种水波似的、抽刀也不可断的坚毅。
编辑:李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