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彭一铭,女,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现担任第十届青年传媒中心张公岭分中心主任兼公共事务部部长。
(通讯员:彭丹 凌雅媛 郭涛)“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这句丘吉尔的话是她平时生活的座右铭。初识她积极乐观,在台上发言,落落大方,毫不胆怯。再识她依旧乐观开朗,对待工作干劲十足,善始善终。她就是第十届青年传媒中心张公岭校区主任兼公共事务部部长——彭一铭。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作为一名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她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对大学生充满了期望与向往。而第十届青年传媒中心的张公岭校区招生活动就如冬日里的暖阳正将一股暖流撒在她身上,她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凭着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对公共事务部部长这个职位的充分了解后,她毫不犹豫开始准备竞选这个职位。“我是彭一铭,自信阳光且优秀,我想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我坚定的相信我能胜任这个岗位”一段斗志昂扬的自我介绍,让面试官们留下深刻印象。随后,面试官们给竞选者们一个任务:在预算范围内去找商铺做文创,比拼最后的资金收集。任务虽然听起来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新生来说十分考验与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她没有因此打退堂鼓,而是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在平衡了学习时间后,平时周末就去走访商铺。很快,迎来了最终审核。彭一铭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担任了第十届青年传媒中心张公岭分中心的主任。对此她表示:“我觉得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自己最根本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哪里来能力去治理其他的事情,只有将这最根本的前提治身做到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每周星期二晚上七点半是张公岭分中心举行例会的时间,作为张公岭分中心主任,她要比别人准备的更多,比别人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是她的习惯。除了基本的工作报告外,还得为会议做总结报告。当问到担任这个职务幸苦吗时,她回答道:“不辛苦,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人只要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感觉不到累。”她回答时我仿佛看见了她眼里充满希望的光,我想这就是青春时充满活力与自信最美的样子了。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作为一名播音传媒专业的学生,她不断进取,稳扎稳打。学习的第一步是求知的欲望,彭一铭同学一直认定“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要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发现真谛。”她这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身边同学,使得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在她的求学之路上,有困难有感动,高三那年,她为了能获得更好的播音学习,一个人奔赴北京参加集训。据她描述,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在湖边出早功,每次呼出来的气都是白雾,晚上熬夜也是常态,播音班熬夜在机构练习复习也是天天发生,最后大门的钥匙都是给她们自己关门。最是记忆深刻的是,某天为了达到自己的标准,直到四点才离开机构。机构和酒店还有一段距离,为了缩短往返耗费的时间,都是骑自行车来回,北京的冬天时常是零下十多度,她骑完车手麻木得不能弯曲,因为专业需求,这样的生活她持续了三个多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艺术上她绝对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她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她什么独得之厚,她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正是因为她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才换来现在她能在讲台上的侃侃而谈,不慌张是因为有足够厚实的专业基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过:“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
编辑 李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