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杨子涵:笃行筑根基,逐梦向未来

日期:2025-10-25 16:12浏览数:



人物简介:杨子涵,女,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本科生,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曾获奖项:2024-2025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A类项目,2024年Mathorcup数学建模挑战赛国家三等奖,2025年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一等奖(队长),2024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省二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三等奖,2023-2025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

(通讯员 彭亮锐 叶嘉晟)晨光漫过师大的林荫道,将书页的影子拉得修长;图书馆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社团活动的热闹欢呼交织,勾勒出大学青春的鲜活图景。在这片充满可能的天地里,杨子涵以“抓基础、勤复盘”为学习密钥,以责任为笔书写学生工作答卷,在热爱与规划中稳步前行,把大学时光酿成了醇厚的成长佳酿。

【学海深耕:以“稳”筑基,以“思”破局】

“基础筑牢,方能行远”,这是杨子涵在数学学习中始终践行的准则。在她看来,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抓基础+勤复盘”:课堂上必须紧跟老师思路,吃透课本例题的逻辑的同时,深入理解定理推导过程,唯有把根基打扎实,面对复杂题目时才能拆解到位;刷题时拒绝“题海战术”,优先攻克老师布置的任务——她深知老师课上强调的定理、题型,往往是考试与知识运用的重点,精准发力比盲目刷题更高效。

除了课堂学习,杨子涵还格外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她会借助B站等平台补充知识,用线上资源拓展学习边界。在时间分配上,她建议大一新生利用晚自习高效完成作业,避免拖沓;大二、大三则需靠自觉规划,尽早完成任务,预留更多时间温故知新,让知识在反复巩固中内化。

对待不同课程,杨子涵也有清晰的策略:专业课要“深学”,不仅课上认真听讲,还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与老师交流行业动态,甚至查阅相关文献、案例补充认知,因为专业知识的深度决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非专业课则“保基础、拓视野”,无需投入过多精力,但要保证上课专注、作业按时完成,不挂科的同时留意能拓展知识面的内容——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或许会成为日后竞赛、工作中的“意外助力”。

凭借扎实的学习功底与清晰的规划,杨子涵积累了丰富的竞赛经验。她认为竞赛选择需贴合未来职业规划:若目标是成为中学教师,师范生技能比赛是提升专业能力的绝佳选择;若倾向其他方向,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能锻炼思维,同时提升编程能力也很关键,多一项技能便能在未来多一条选择。

【责任践履:在服务中成长,在协作中收获】

在学生工作的舞台上,杨子涵始终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从大一的班级组织委员、院礼仪队成员,到大二至今的班级宣传委员、校礼仪队成员,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她认真的足迹。

她认为学生工作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信息差——参与院里的工作能接触到更多资源与信息,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能结识不同专业的同学,扩大交际圈。在这段经历中,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在与伙伴们的合作中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

面对学业与工作的时间冲突,杨子涵有自己的平衡之道:始终将学业放在首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处理工作;若学业任务繁重,会主动与团队沟通,分摊部分工作,不硬扛压力;遇到超出能力范围或时间不允许的工作,会果断拒绝,不贪多求全,避免因精力分散导致两边都受影响。

【热爱续航:以舞为悦,以心为序】

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之外,跳舞是杨子涵释放压力、滋养心灵的“诗意角落”。在舞蹈的世界里,把日常的疲惫与焦虑化作灵动的舞步,感受热爱带来的愉悦与放松,也让自己的身心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

“慢慢来,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杨子涵最喜欢的一句话。她坦言大学期间很容易因他人的进度而焦虑,但这句话总能提醒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无需盲目攀比,只要一步一步做好当下的事,慢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份从容的心态,也让她在面对困难时更显沉稳。

谈及理想的生活状态,杨子涵的期待简单而真切:工作上能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每天都有成就感,不必为过度加班消耗自己;生活里有时间投入舞蹈爱好,能常和家人、朋友相聚,偶尔出去旅行看风景,不被未来的焦虑裹挟,能好好享受当下的平静与美好。

【未来笃行:以师为志,稳步前行】

对于未来,杨子涵有着明确的规划——继续读研深造,为实现理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中学教师,这份选择源于对校园的热爱:她享受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期待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收获成长,这份“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是她坚定前行的动力。

回望自己的大学时光,杨子涵也想对学弟学妹们分享心得:“初高中到现在,我常因未知而焦虑,但最后总发现结果比预料的好。踏实做事、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同时,大学里的信息差很关键,多参与、多沟通,才能抓住更多机会。愿大家都能在大学里找到方向,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从学海深耕到学生工作,从热爱坚守到未来规划,杨子涵始终以笃行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未来,她也将带着这份踏实与坚定,在逐梦教师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下一条:【青衿芳华】杨子祺:心有所向,落子无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