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陈曦晔,男,预备党员,2023级法学卓越班学生,现任法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曾任法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曾获2023-2024年度综合二等奖学金、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竞赛一等奖,获评2024-2025年度湖南师范大学校“百优共青团干部”,曾参加2025年“法润乡野,青春筑梦”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赴萍乡市麻田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 肖丫 肖乐荣)曦为晨光,映照向上生长的朝气;晔指光华,闪烁笃行不怠的亮色。在法学院的两年时光里,这个名字如同他人生状态的注脚——如温和晨光般照亮他人,以踏实前行的姿态焕发青春光彩。从校园工作到个人生活,他始终满怀热忱,在学生工作的细致里体现责任担当,在学业实践的踏实中书写成长,在生活的点滴间流露热爱。
【履职践责,不负韶华】
小辅的日常工作多而繁杂,且在新生开学前便已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小辅们首先要通过线上方式和同学们取得联系,建立信任。在陈曦晔看来,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他始终在思考如何让文字在传递准确信息的同时,还能让接收者感受到温暖,进而产生信任。对此他分享道:“在与新生的交流中,能慢慢感受到他们的变化——刚开始大家都带着些紧张和焦虑,但随着学长学姐们的耐心答疑,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憧憬逐渐增多。”事情虽小,却很快让同学间的氛围轻松起来,这也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能帮助新生缓解焦虑。他对工作的细致认真,体现在每一次字斟句酌的打磨中;对新生的人文关怀,也融入每一个标点符号的选择、每一个表情包的恰当使用中。
谈起成为小辅的契机,他回忆起自己两年前刚刚踏入师大校园时的经历。在那段略显手足无措的时光里,负责引导新生的小辅们向他伸出援手,用切实的行动帮助他快速融入了法学院这个大家庭。正是这段被温暖包围的经历,让他在心底萌生了接棒成为小辅的念头:“如果未来有机会,一定要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成为学弟学妹们可以依靠的人,帮助他们在法学院找到归属感。”
承担小辅工作,陈曦晔从“被帮助者”成长为一名“助人为乐者”。事实上,从决定成为小辅到真正投入工作,陈曦晔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得知面试通过时,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帮助更多人,紧张的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他逐渐明白,小辅是新生入学的第一位引路人,需要用真心陪伴他们适应校园,用经验为他们指引方向。这份认知也让他更懂得责任的重量,愿意以更大的耐心去回应每一个需求、解决每一个问题。
【循光成长,知行合一】
小辅身份之外,陈曦晔在院团委也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两年前,他怀着憧憬加入团委;一年前,他接任部长。从青涩干事到独当一面的负责人,陈曦晔褪去稚气,成长为更沉稳、更有担当的自己。作为法学院团副、组织部部长,他不仅要统筹活动、协调团队,也要兼顾学习,这对时间管理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是一次全面锻炼。对此,他以团委每年十一月举办的风采展为例,讲述了这段难忘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策划展示内容、协调场地时间,还要兼顾视觉排版、流程对接等细节,最后呈现的两小时精彩效果,是团队协力合作多日的成果。”当活动现场灯光亮起,台上的大家从容展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时,他才真切感受到“以责任带动成长,以付出换来认可”的满足感。
谈到从“课堂学习者”到“专业实践者”的成长,便不得不提萍乡市麻田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之前,“学有所用”对他而言更像是书本里的概念,而当他双脚踩进麻田镇的土地,参与到实地调研与送法下乡的具体行动中,才切实感受到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为期半个月的实践里,他跟着团队挨村走访,从石溪村到麻田村,再到株木村、长冲村,认真倾听村民们关于民宿经营难题、土地纠纷调解、邻里矛盾化解的真实困扰;他们还在集市上搭起法律咨询点,面对村民提出的土地权益、婚姻家庭、劳动保障等问题,结合课堂所学给出可行建议,并递上印满法律知识的宣传册。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的语气里满是感慨:“把课堂所学法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的过程,让我觉得所学真正有所用。”
回顾所有实践片段,在麻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文艺汇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团队成员与当地35名中小学生一起,把法治教育搬进了舞台表演,既有朝气蓬勃的合唱,也有将法律知识融入剧情的法律情境话剧。当舞台灯光亮起,孩子们在舞台上认真而投入,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以艺载法、寓教于乐,共同呈现了一场浸润人心的法治特色展演。正如实践主题“法润乡野,青春筑梦”所诠释的那样,这段经历于他而言,既有专业知识落地基层的厚重感,更有与同伴并肩协作的青春温度。
【笃行润心,向阳而生】
兴趣爱好是支持陈曦晔法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能量源泉。他爱看球赛,在赛场球员的奋力拼搏与团队默契配合中,在进球瞬间的热血激情里,感受到纯粹的快乐,这份热情也成为他应对繁忙学业的精神调剂。此外,逛美术展、看话剧的习惯也让他在理性的法律世界之外,找到感性与艺术的平衡。他说:“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不仅能够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更让人保持开放的思维。”法律与社会、人性、文化紧密相连,美术作品中的时代思潮、话剧中的人情世故,都为他的法学学习提供了人文视角,让他在法律实务中既坚守严谨态度,又兼顾对人的关怀。
面对法学专业的学习压力与学生工作中的突发任务,陈曦晔有着成熟的应对逻辑。他将来自学习和学生工作的压力清晰拆分,提前规划,避免任务堆积。例如,处理繁重的学习任务时,他会拆分成多个步骤按点推进;遇到临时工作,会积极利用碎片时间提高效率。
作为“过来人”,陈曦晔乐于将经验分享给法学新生们,这与他传递温暖的初心一脉相承。他建议道:“新生应重视法理学、宪法等基础课程,尝试参与模拟法庭、社会实践以明确专业兴趣,在学习与社团活动间找到平衡,同时也要提前规划法考与实习。”这些从自身经历提炼出的建议,既包含他对法学专业学习的理解,亦满怀帮助他人规避弯路的真诚。
从团委干事到部长,从受助新生到小辅,他始终将每段经历视作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他长久以来奉行的人生信条——人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重要的不是一时的成败,而是持续变好的节奏。实践中帮助村民、关怀同伴的温柔心性,挑战面前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品格,恰如晨光般温暖、如星芒般鲜活。如他所言:“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积极向上”,这份成长的光芒,将一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
且行路,共从容。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