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杨一航:素履以往,一苇以航

日期:2025-05-26 15:17浏览数:



人物简介:杨一航,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现任2022级数二班的学习委员。曾获荣誉称号:数统院“十佳学习尖子”。曾获奖项:湖南师范大学二等综合奖学金、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二等奖、正大杯市场调研校级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H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省一等奖。

(通讯员 杨丽萍 杨丽蓉)荀子《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漫漫征途中或许会遇见荆棘,或许会碰到风浪。当狂风在耳边呼啸时,杨一航只当它微风拂面;当闪电在头顶肆虐时,只当它萤火流逝。少年的信念坚定不移,一如天空星光耿耿,冰雪压不倒青春。

【筑牢学习之基的“预行之道”】

谈及学业精进的秘诀,杨一航始终秉持“凡事预则立”的准则。每堂课前,他总会提前预习一两节课程,对课程的内容和逻辑框架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他会专心听那些预习时不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他会对一些重要的定理和结论进行识记。课后,杨一航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面对难题,即便耗时数小时,他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钻研到底。这种“预习—专注—深耕”的学习闭环,让他在数学专业的学习中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面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他深谙“温故而知新”的道理。遇到晦涩定义时,他会追溯其涉及的基础概念,如抽丝剥茧般理清逻辑脉络。同时,他会以具体案例为“钥匙”,将抽象理论代入实际场景,让复杂的数学语言在实例中变得清晰可触。这种“溯本求源,具象化思维”的方法,不仅助他突破学习瓶颈,更让他在抽象与具体的转化中,渐悟数学的内在规律。

【竞赛征途上的“协作之歌”】

从数学建模到市场调研,杨一航的竞赛足迹横跨多个领域。面对不同竞赛的知识壁垒,他善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策略,通过B站等平台迅速拆解竞赛要求,研究往届获奖作品的思路,在模仿中创新,在实践中积累。正如他所言,快速适应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循序渐进”——先明晰目标所需能力,再针对性地补足短板,最终实现从“适应”到“超越”的跨越。

在数学建模竞赛的舞台上,他更深刻体会到“独木难成林”的真谛。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他始终将“团结沟通”视为核心纽带。回忆美赛经历,他与队友在除夕凌晨仍坚守电脑前,为论文的最后完善争分夺秒。那段在键盘声与窗外烟火交织中的奋斗时光,不仅让他们捧回H奖,更让他懂得真正的团队力量。在他看来,团队力量是在困境中彼此支撑,在分歧时高效沟通,最终凝聚成无往不胜的合力。

【平衡之道中的“时光哲思”】

作为学习委员,杨一航在学业、竞赛与班级工作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他以“今日事今日毕”为时间管理准则。他会在平日晚间专注课程巩固与作业,在有竞赛的时候把周末整块时间投入竞赛备赛。而对于班级事务,他会在收到任务的24小时内高效处理。这种“碎片化时间精细化,整块时间专业化”的规划,让他在多线任务中始终游刃有余。即便在正大杯竞赛中遭遇论文重做的突发挑战,他也能在压力下迅速调整,与团队并肩作战至最后一刻,将危机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谈及班级学风建设,他践行“独行快,众行远”的理念。每至期末,他精心整理的课程重点资料总会准时出现在班级群。他的这份坚持渐渐化作一种带动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资料共享行列,班级群内答疑互动日益频繁,形成了“互助共进”的良性循环。他深知,个人的优秀只是萤火,集体的进步才是星河。

【在遗憾与抉择中锚定方向】

回顾诸多荣誉,美赛H奖于杨一航而言意义格外特殊。这份荣耀背后,是省赛失利后重整旗鼓的勇气。他重新组建团队,用一学期的时间磨合协作,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反复打磨论文,最终在除夕前夜完成“破茧”。这段经历让他明白: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藏在对目标的执着中。

谈及职业规划,他选择将竞赛中锤炼的逻辑思维与专业素养,融入对未来的期许——投身数学教育领域。他说:“希望成为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路人,正如曾经照亮他的师长们那样。”而面对三次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资格失之交臂的遗憾,他始终以“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勉,在反思中不断向党员标准靠近,让遗憾成为完善自我的动力。

课余时光,杨一航偏爱散步。他热衷于在步履间梳理思绪,于微风中感受生活的馈赠。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哲学,让他在紧张的学习竞赛中,始终保有对世界的敏锐感知与内心的从容笃定。

从课堂到赛场,从个人奋斗到团队协作,杨一航以“一苇以航”的勇气,在数海征程中留下清晰的航迹。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赵锡雨:执笔绘星河,逐梦踏云程

下一条:【青衿芳华】王田田:清荷田田,向光绽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