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姚梦浩,男,共青团员,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曾在2023年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院级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二等奖、获2023-2024年度校级一等综合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在2022年获院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通讯员 许凯帆 刘梦莱 谭伟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少年如晨光之始,总有群人,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怀着炽热的梦想在人生画卷上画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姚梦浩便是如此。他的逐梦之路不是坦途,而是荆棘丛生、千篇一律、连环成章。然而,他心如磐石,执着于梦想,如烛火照亮暗夜,坚定不移,终迎来属于他的云影天光。
【学海泛舟,知行合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在姚梦浩身上,这句话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姚梦浩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离不开的。他始终坚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深知,学习方法不外乎凝练为“预习、内化、复盘”三步,真正的学习是思维上的觉醒。他在学习《化工原理》时,会事先阅读相关章节,尽量将公式推导过程弄懂,遇到疑难问题就集中精力听课,并在课后与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他说:“整理笔记就像给自己搭建一个书架一样,将知识分类摆放,方便随时取用。”
“学问无涯,而行者常至。”姚梦浩的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是勤奋的注脚;实验室的灯光下,反复校准的数据是思考的刻度。
【逆境淬锋,青衿志昂】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从高中到大学,姚梦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要的成长蜕变。
从高中按部就班的“被动闹钟”到大学自我掌控的“主动节拍”,姚梦浩的时间管理蜕变史,恰似一首混沌到和谐的交响曲。大二那年,化工实验竞赛、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同时来袭,巨大的压力让他焦虑万分,甚至想放弃其中一项任务。但在导师的建议下,他开始尝试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将任务分解成小目标,并做到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就这样,他逐渐掌握了学习、比赛、生活等方面的平衡本领。
他的全国化工实验竞赛之旅,同样是团队精神和个人韧性的双重淬炼。谈到初次面对团队赛制时,姚梦浩回忆道:“压力如悬顶之剑。”但凭借着队友间的默契配合和平时的扎实积累,在困境中他与队友之间迸发出令人振奋的能量。面对开赛之初便抛出的全新操作,姚梦浩与队友们迅速调整心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自乱阵脚,结果将不尽人意。凭借平日积累的深厚学识,他们迅速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有人潜心钻研新操作步骤,有人掌控实验节奏,彼此之间默契配合。整个过程是刻不容缓的,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得失败局面。但他们相互提醒,紧密协作,终克时间难关,实验考核在截止时间前圆满完成。这既考验着技术,也考验着团队精神。这次经历犹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他大学生活之路,更为他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风暴中站得稳的树,往往根系最深。”姚梦浩的成长档案里没有天降的奇迹,只有沉默的破茧,那些无人见证的坚持,反反复复的失败,最终化为他成功路上的每一颗垫脚石。
【心栖远途,以梦为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入长沙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习时,姚梦浩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发报告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他也需做得一丝不苟,将数据准确无误地填写进系统,盖章、分类夹好。而使用移液枪配制溶液、操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农药残留等工作,则让他感受到了专业技术的魅力。最难做的是编制序列、调整标准曲线,每次都要花费一上午时间,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这段职场经历,让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让他更加明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生活中,压力如乌云般时常笼罩。但姚梦浩有着自己的解压良方。“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他最喜欢的减压方式就是跑步。每当压力来袭,他就会换上跑鞋,在操场上挥洒汗水。跑步不仅让他保持身体健康,还能让他在奔跑中整理思绪。听轻音乐和纯音乐也是他放松的好方法。戴上耳机,舒缓的旋律流淌进耳朵,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此外,他还会找朋友聊天,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获得慰藉和支持。心灵暗示法更是他的“秘密武器”,当坚持不下去时,他就告诉自己:“坚持一下,马上就放假了。”这些方法,帮助他在压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前行。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姚梦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青春奋斗、成长蜕变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努力的意义,在逐梦的道路上,他将本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决心,继续砥砺前行。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