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耘亦,女,汉族,共青团员,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曾任化工院青年传媒中心采编部干事、采编部第二负责人,现任化工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兼青年传媒中心主任。获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写作大赛(本科生组)校一等奖、2024年“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征文类)校二等奖、化工院第二届“微C杯”征文比赛三等奖、化工院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书法比赛三等奖、化工院“喜迎二十大”艺术作品展优秀志愿者。
(通讯员 潘佳美 刘梦莱 谭伟维)生活是一道最难的谜题,无人知晓最终的谜底。有人疲于奔命、步履不停,却茫茫不知所向;有人汲汲营营、功成名就,却依旧怅然若失;也有人安于陋室、甘坐冷板凳,却守得一方宁静。诗人顾城说过:“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生命没有规划好的路线,也没有恒定的评价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闪耀时刻。不必轰轰烈烈,写一首诗、种一朵花,日常生活中瞬息的灵光也值得把握。刘耘亦便是这样一位于平凡中找寻不凡的女孩,她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属于自己的芳华。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刘耘亦的成长轨迹,就如《诗经》中那抹青衿之色,既饱含少年初心,又浸润着脚踏实地的执着。
高中时埋下新闻梦,虽因高考志愿的阴差阳错转向化学师范,却未熄灭她心中对文字的热忱。她进入化工院青年传媒中心采编部,在另一方天地大放异彩,她以笔为犁,深耕校园新闻的沃土,从默默撰写新闻稿的干事,到统筹全局的青传主任,每一步都印证着“行远自迩”的智慧。
歌有音律起伏,诗有起承转合,人生自然也少不了起起落落。每个人都像是一颗未雕琢的原石,成长就是不断努力对自己进行切割打磨的过程,必须经历痛苦,才能走向闪闪发光的明日。在24年的换届选举中,内向的她本不愿挑战新角色,但上一届学姐的鼓励让她决心跨出舒适圈,勇敢挑战青传主任一职。
正如《礼记》所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近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刘耘亦在技能和性格方面都有了正向蜕变,就技能而言,她的新闻稿撰写能力、稿件审核时对错字病句和政治性表述错误的敏锐度、组织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性格方面,在担任了青年传媒中心的主任后,每个月的例会她都需要站上讲台安排工作任务,有时还需应对突发任务,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她的领导能力,还让她在与领导、同事交流沟通时更加游刃有余。
【师心已立,桃李可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刘耘亦的教师梦,萌芽于家族中多位长辈的言传身教,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磨砺,更让这颗种子生根抽芽。
大学时期的家教经历和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让她初尝“三尺讲台”的重量:要把自己代入到老师的角色,板书要工整,要避免口误,知识点要熟悉,不能照着PPT念……从磕磕绊绊的解说到流畅自如的讲解,从照本宣科到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她逐渐领悟“授人以渔”的真谛。在模拟教学课上,她以“让学生掌握‘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将化学知识与思维方法相融。
面对未来可能的家校沟通难题,她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多学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家校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她的教育理想,既有师者的严谨,亦含赤子的热忱。如韩愈笔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愿以春风化雨之姿,育满园桃李芬芳。
【各花成景,独照清芬】
“也许你不完美,但各花各有各花香。”这句座右铭,是刘耘亦对自己最温柔的注解。
对于擅长文科的她来说,部分专业课程,例如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晦涩的理论、复杂的公式常常让她陷入困境。但她也没有因此灰心,平日里,只要课程安排允许,她都会在图书馆自习,学习的道路难免坎坷,遇到实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她也会心生烦躁。此时她便会选择去公园散散心,不懂的地方与室友一起讨论解决。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不可能没有缺陷。接受人的本质是不完美,但依然在完美的“不可得”中追求完美,这才是人生。在图书馆中奋力学习的她,在困难的学科上烦恼的她,在青传成员面前有条不紊布置任务的她,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她,在公园里散心的她,在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的她……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刘耘亦。所有受过的伤、踩过的坑、跨过的坎,在磨损她的同时,也浇灌出了她的坚韧与勇气;所有看过的风景,尝过的甘甜,感受过的爱意,是充盈她的源泉,也是支撑她的能量。
正如陆游笔下“无意苦争春”的寒梅,她不囿于世俗定义的“完美”,而是以独有的芬芳自成风景。无论是学生工作中的细致周全,还是面对挑战时的坦然从容,她始终以“独照清芬”的姿态,在青春的土壤上,静待一树花开。
从青衿学子到未来师者,刘耘亦的每一步都写满了“履践”与“自洽”。她以谦卑之心扎根现实,以炽热之志仰望星空,更以不完美的勇气,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芬芳。若问青春何以不朽?答案或许藏在她笔下那句:“各花各有各花香。”——不必追逐满园锦绣,只需忠于本心,静候属于自己的花期。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