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曾红梅,女,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学生,现已考研至湖南工商大学。在校期间任树达学院第十二届青年传媒中心公共事务部副部长、第十三届青年传媒中心公共事务部部长、2021级英语教育一班生活委员。参与树达学院“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三下乡”活动,作为团队成员,荣获2023年“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团队”。2022-2023年度荣获湖南师范大学网络安全视频大赛一等奖、百优共青团干部、2024-2025年度荣获树达学院优秀毕业生、2023-2024年度荣获湖南师范大学百优共青团员、三好学习标兵称号、十佳文艺体育尖子。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进行实习,并被评为优秀实习教师。
(通讯员 周语含 雷丽华 戴雨澄)从英语专业跨界考研图书情报,从课堂走向乡村实践,曾红梅以“破圈者”的勇气突破学科边界,以“行动派”的担当深耕多元领域。在大学时光里,她用理性规划铺就成长之路,以实践探索拓宽人生维度,在挑战与热爱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跨界破局:在理性规划中重构成长坐标系】
“跨考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让不同领域的认知相互滋养。”谈及跨考图书情报专业的选择,曾红梅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在青年传媒中心公共事务部任职期间,她深耕资料整理、活动策划与信息管理工作,目睹杂乱信息经系统管理后迸发的价值,由此萌发对信息管理领域的热爱。“图书情报专业能融合我的语言能力与组织经验,为未来职业发展赋能。”
面对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史等专业挑战,她独创“拼图式学习法”——将复杂知识拆解为小目标,用思维导图构建体系,以“四象限法则”管理时间。即便在考研备考、党课培训与实习的多重压力下,她仍能有条不紊推进计划,多次斩获院奖学金,以高效执行力诠释“目标导向型成长”。
【实践淬炼:于多元舞台绽放青春能量】
“大学是探索可能性的黄金时期,别怕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是成长的养分”。曾红梅的大学生活多彩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积极投身于各类实践活动,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在青年传媒中心公共事务部任职期间,她从整理干部考核材料到凌晨两三点的坚持,到组织蓝田青年节的全力以赴,每一个经历都成为她成长的阶梯。在面对活动筹备过程中的压力与焦虑,曾红梅从策划到执行全程参与,丝毫不懈怠,最终让活动圆满落幕,学院也荣获“优秀组织奖”,让团队凝聚力化作领奖台上的璀璨灯光。
在三下乡活动中,她随团队深入湘西凤凰县进行实地调研,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当切身体会到当地的贫困时,她也真正意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真正的信息管理不该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看见数据背后的人,当团队制作的视频获奖后,更让她意识到实践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这些实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综合能力,更深化了她对社会的认知。
当被问及如何定义自己时,曾红梅给出了四个关键词:破圈者、行动派、学习者、共情者。这恰恰勾勒出曾红梅的精神图谱:从英语专业转向图书情报领域,从课堂走向乡村实践,带领团队获得奖项,她借理性规划铺就成长道路,以炽热情怀点燃团队能量,用实践脚踏实地成长,于多元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魅力。
【平衡之道:在张弛有度中雕刻生活美学】
每当感到焦虑时,跑步成为她释放压力的方式,运动后神清气爽,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她没有神化自律,而是建立可持续的学习计划,不会被其他事情打乱节奏。她坚持将英语阅读、演讲练习融入日常,在持续的进步中养成习惯,让专业成长与个人爱好同频共振。
除了学业与实践,曾红梅也注重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与平衡。她热爱阅读文学作品,在书中感受不同时代与地域的魅力;喜欢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享受挑战自我的过程。在时间管理上,她采用番茄工作法,学45分钟休息5分钟,周末适当放松,做到劳逸结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寄语学弟学妹:“专注当下,勇敢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从跨专业考研的破圈者,到实践一线的行动派,再到生活舞台的“平衡大师”,曾红梅以多元身份诠释着当代青年的无限可能。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注脚,更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每一个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灵魂,在成长的沃土上热烈生长,闪闪发光。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