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佳茗,女,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社会学班,现已考研至湖南师范大学。曾获湖南师范大学三等综合奖学金。主持过校级大创一项。
【山无遮,海无拦】
(通讯员 曹如意 曹雨西 瞿睿劼)在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并不是刘佳茗主动地选择了社会学,而是社会学主动选择了刘佳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进入社会学专业之后,刘佳茗阅读了许多社会学的相关书籍,也在专业课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逐渐发现了社会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门只存在于人们刻板印象下的学科,它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社会现象,系统性地分析存在于社会现象之下的结构性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刘佳茗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尝试,去探索不同的可能,去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整个大学期间最让刘佳茗最深刻的三下乡暑期实习。在调研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以前并没有接触过的大大小小的实践状况。刘佳茗体会到了巨大的压力,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刘佳茗第一次和小组去深山中调研和一起通铺睡觉,一起被山里的蚊虫叮咬;她们第一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乡村去和一群完全不同的人进行访谈。在这个过程中,刘佳茗将课本上那些晦涩的统计知识转化为了她们调查的工具。即使不太会操纵电脑,这个数据也有点难读懂,但是刘佳茗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因为这是她们第一次真正地产出了一个完全的调研成果。这个成果就像她们小组共同的孩子,即使它存在很多成长空间,但也是她们小组一手将他培养长大。这种感觉让她产生了巨大的自豪感。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临近毕业的时候,刘佳茗也将面临另外一个人生的岔路口。到底是选择考研还是去找工作。刘佳茗真正决定考研是在大三的下学期,那时候她正在写大创的报告。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她发现她的知识储备就像是浅滩行舟,现有的能力无法解释那些她想真正表达和研究的内容也难以支撑深度研究,这促使刘佳茗考研。刘佳茗选择读研既是想延续对社会流动议题的探索,也是考虑到人文社科领域许多岗位需要更高学历门槛,她希望能够创造出更多选择的机会,所以刘佳茗选择继续深造,继续扩充和学习新的知识。
在考研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就是如何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大四上学期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业,还要决定毕业论文的基本方向,同时还要兼顾备考,这使得刘佳茗在10-11月期间陷入焦虑。考研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完成的学业任务,只是一个自我选择。刘佳茗有时候看到身边的朋友们已经开始实习、签工作合同,她们人生已经走向下一个阶段,那时候的刘佳茗就会陷入短暂的自我怀疑,这条路真的是她想要的吗?这时刘佳茗想要短暂地休息和放松一下,又害怕耽误学习进度,身体和心理都承受较大压力。
这时候掌握好的考研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首先刘佳茗认为考研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建立稳定的学习节奏。如果制定了太严格的学习计划,那么一旦打破一天的计划就会陷入无限的焦虑之中,想要逃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刘佳茗当时制定了一个弹性时间表,每天完成的任务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只要完成了基础的目标,那这一天就是有收获的。完成了小目标,刘佳茗就会给她自己一些小奖励和小惊喜。比如去打卡一些新鲜的店,或者去看一场电影。第二点,要允许有状态不足的时候,所以刘佳茗会把长期任务的截止日期拉长,当天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在本周内完成,每周保留半天完全休息,通过散步、短暂地出逃、娱乐来转换思维。在考研的过程中她也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自己人生的路不只有一条,这只是人生的一种尝试,不要把路限制住。所以这也让刘佳茗的考研生活多了很多轻松的感觉。
【精神的星际漫游】
在考研的路上,刘佳茗也在坚持阅读。刘佳茗最近在读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书中通过学者个人经历折射出的知识生产反思很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附近消失”的讨论,对理解现代人际关系疏离很有参考价值。
同时她也想用《伤心人类学》去激励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失去,哀痛,对记忆的渴求,想要融入身边的世界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害怕受到周围的冷漠、白眼和不待见,对懦弱的气愤,那些总是挑衅之事发生后迟来的洞见,写任何东西都觉得毫无意义的无力感,突然燃起的写作欲望,这些都是路上不得不停留的地方。在旅程的最后,如果幸运的话,能够瞥到灯塔的一角,这时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说到底,生活还是很慷慨的。希望我们都对生活抱有热情。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唯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唯有经历磨砺才能收获良机。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