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静怡,女,共青团员,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哲学专业本科生。2023—2024年曾任校宿管会监部副部长,现任校宿管会监部部长。曾获校级综合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志愿者,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
【合理规划,平衡学业与工作】
(通讯员 许莹晨 曹雨西 瞿睿劼)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对于李静怡来说,除了应对专业课程,她还在校宿管会担任职务,这让她的大学生活更加忙碌。但她没有被这些任务压垮,反而找到了平衡学业与工作的好方法。
宿管工作有常规的任务安排,李静怡会把这些任务详细地列出来,记在日历上。别小看这个简单的举动,它就像给杂乱的生活做了一次整理,让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变得清晰明了。之后,她会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她把空闲时间当作宝贵的资源,一部分用来学习专业课程,深入钻研哲学知识,另一部分则用于拓展课外知识,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时间管理方面,李静怡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她会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来安排先后顺序,一件一件地去完成,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有时候,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会冲突,这时候她不会慌乱,而是提前和相关的人沟通。比如,要是宿管会有紧急活动和课程学习时间冲突了,她会提前和老师或者宿管会的同事说明情况,协调出更合适的安排。这样既不耽误工作,也不会影响学习,让学业和工作相互促进,就像两个齿轮紧密配合,一起推动她前进。在她的努力下,学习和宿管工作都开展得很顺利,她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转变认知,深入哲学学习】
刚进入哲学专业学习的时候,李静怡和很多同学一样,延续着传统文科的学习方法。她努力背诵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像搭建一座知识的大厦,每一块“砖”都凝聚着她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她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哲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李静怡发现哲学远不止背诵和记忆这么简单。哲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她意识到,就像欣赏一朵花,不能只看它的外表,还要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背后的意义。哲学学习也是如此,要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甚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虽然老师常说培养这种批判性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不容易,但李静怡没有退缩。
为了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李静怡在学习中更加用心。每学习一个哲学理论,她都会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堂上,她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们交流。课后,她也会自己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她知道,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在哲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养】
李静怡对伦理学方向特别感兴趣,她觉得伦理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日常生活中,她总能发现很多小事都能和伦理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和同学相处时遇到的矛盾、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她都会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她把这些小事当作思考的素材,用伦理学的理论去分析、去理解,就像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用伦理学的线串联起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财富。
除了从生活中学习,李静怡还很重视和不同学科的同学交流。她尤其喜欢和理工科的同学探讨哲学问题。理工科同学的思维方式和她很不一样,常常能给她带来新的启发。有一次,她和理工科的朋友讨论一个哲学上的难题,朋友从理工科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这让她眼前一亮。以往她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总是局限在哲学的传统思路里,而朋友的观点让她看到了新的方向。
通过和理工科同学的交流,李静怡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她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哲学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深入。她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不同学科的知识花丛中穿梭,吸取各种知识的“花蜜”,然后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在哲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李静怡在哲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平衡学业与工作,还是转变学习认知、将学习与实践结合,都展现出了她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她的经历就像一盏明灯,为其他同学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相信她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努力,在哲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