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吴涵:在思想的原野上种一束光

日期:2025-04-24 18:09浏览数:




人物简介:吴涵,男,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本科期间,担任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2021级年级长、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2022及2023级新生班导等职务;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国家三等奖及“最具感染力作品”、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特等奖、第八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长视频组一等奖、第八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短视频组二等奖、校二等综合奖学金(两次)等30余项荣誉。

(通讯员 侯怡伊 张林)泥土裂开缝隙,穿透黑暗的第一条根须共生希望;春雨秋风洗礼,丈量永恒的第一缕微光奔向星河。他在孕育自己的大山埋下理想的火种,在苏格拉底式的追问中长出知识根系,在思想的原野上种下一束光。

【驮着星光攀登】

家乡俗语译成前行的坐标轴,青春年轮托举星月灿烂。作为湖南省首批“优师计划”公费生的一员,吴涵在谈及为何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时,说到自己在当时填志愿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初二时在机缘巧合下了解到了长沙市的教育,深刻体会到家乡和其他地方的教育差距,这给他带来了震撼与深思。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帮助家乡改善教育环境就成为了深埋在吴涵心里的信念与初心,这也让他选择了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踏上追梦之路的那一刻,吴涵便驮着星光攀登。星光下的潮汐终将证明,所有向下扎根的夜晚,都是通往群星的导管。

【逆着河流淬炼】

湍流雕刻岩壁的纹路,挫折重塑灵魂的形状。在一个又一个挑战面前,在一次又一次重来之后,吴涵从未选择放弃。在提到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经历时,吴涵为我们叙述了他和挑战杯的故事。“当时我们团队面临着重组队伍的困境,我们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团队。”开局不顺并没有击退这样一群有激情有信念有毅力的年轻人。他们披星戴月,他们徘徊探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成员的团结合作下,从院赛到校赛,从省赛到国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叙述了“制造湘军”的故事,也为自己的成长之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前奔跑,生生不息,生命的宽阔河流不会辜负每一个历经淬炼的人。

【迎着浪潮伫立】

灯塔守望者记录变化,潮水存蓄浪的咆哮。时代永远需要发出声音,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强音。在网媒新传的浪潮下,在多方协同的任务下,吴涵用心沟通,用心发声。主流媒体留下的一字一句,是吴涵结合思想政治专业知识迸发的思考;“学习强国”屏幕上的学生代表,是吴涵日积月累的表达;协调不同群体近乎完美完成学生工作,是吴涵沟通能力的最佳写照。吴涵提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提升自己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将来能够自信站上讲台。真正的陆地从不惧怕淹没,而那些迎着浪潮生长的骨骼,最终都成为梦想的海洋。

【乘着长风播种】

行囊里装着城市的霓虹碎片,在颠簸的盘山路上抖落成萤火。在学习之余,吴涵多次参加各地的支教活动。从朝阳完小到端里完小,从班主任到调研组组长,路途遥远,教室狭小,但温馨温情一直在。吴涵就这样看见沉默的群山中孩子们的眼睛,那是散落的银纽扣。“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是很快乐的,你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纯真。”吴涵还回忆了自己作为素质拓展课老师教学生唱歌的经历。童声环绕,微风轻拂,支教是乘着时代的长风,将知识的火种撒向远山的褶皱。而回过头来,风不停歇,教育不止,幸做播种路上的接力者。

麦穗学会用芒刺写十四行诗,候鸟归巢,家乡的土地等待约定的重逢;麻雀衔走掉落的谷物,朝阳初升,学成的孩子走进田野的眷念。谈到未来,吴涵期待自己能像四年前少年许下的诺言那样,耕耘三尺讲台,编织教育图画。

荒原与星群,播种与收获,他向田野走去,一如多年前那样,种下一束光!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张嗣愿:青春如歌,步履铿锵

下一条:【青衿芳华】荆景涛:纵有疾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