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哲儒,男,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现任2024级新生班指导、数统院学社管绿色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湖师大绿茵足球协会球队队长。曾任职务:2022级数三班青志协小组长、数统院绿色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曾获荣誉称号:2022-2023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2023-2024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2024年度数统院十佳优秀寝室长。曾获奖项:2022-2023年度数学竞赛校三等奖、2022-2023年度数学建模竞赛校三等奖、2023年度数学竞赛湖南省三等奖、2023年度校运会男子4×400m第八名、2023年度校运会20×50m接力冠军、2023-2024年度数学竞赛校二等奖、2023-2024年度数学建模竞赛校二等奖、2024年度湖师大第一届绿茵足协杯亚军、2024年度湖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家”院赛三等奖、2024年度湖师大第二届绿茵足协杯季军。
(通讯员 叶嘉晟 李帧)晨雾未散,天色朦胧。师大的梧桐叶上还凝着露珠,李哲儒早已抱着书本匆匆走向图书馆。熹微晨光勾勒的少年轮廓,与他追求的数学真理同频共振——以简洁公理为原点,向着认知边界无限延伸。从课堂到球场,从志愿活动现场到深夜的自习室,他的大学生活如同一幅精密绘制的函数图像,每一笔都凝聚着理性与热忱。
【格物致知远,躬行践真章】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李哲儒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他将数学学习拆解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绘制“知识地图”,用不同色块标注重难点;课后整理笔记形成“错题档案”,逐项攻克薄弱环节;考前则以思维导图串联全局,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治学如烹小鲜,急火慢炖皆需章法。”面对课业、竞赛、工作的三重奏,李哲儒深谙“张弛之道”。每天清晨的黄金时段,他雷打不动地进行数学核心课程学习,践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训。李哲儒深知劳逸结合的道理,一段充实的学习之余,他会稍作休憩,外出放松精神。李哲儒注重劳逸结合,通过体育锻炼和娱乐放松身心。他以学术思维解构时间管理,这种将光阴经纬编织成锦的功夫,恰似他说的:“时间不是敌人,而是待解的方程式。”
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则展现了他在团队协作中的智慧。2024年校赛中,团队因代码优化陷入僵局。凌晨两点的图书馆里,李哲儒和队友采用“分兵突围”的方案:三人分别负责文献检索、算法调试与论文框架搭建。“就像足球场上的三线推进,各司其职才能高效突破。”次日清晨,当代码成功运行的提示出现时,团队成员相视一笑——这场“学术攻坚战”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李哲儒团队的非凡凝聚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更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篇章之一。
【寸心照霜雪,微炬暖寒窗】
“学生工作不是简单的任务清单,而是理解他人需求的显微镜。”作为绿色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李哲儒的日程表总被活动策划填满,但他始终坚持“现场即战场”的原则。在2023年“高校漂流瓶”环保活动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户外布展计划。他当机立断,带领团队紧急转移至教学楼大厅,重新设计动线流程,最终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及时调整策略。”
对于学生工作的价值,他有着清晰的辩证思考:“它既是服务师生的渠道,更是锻造综合能力的熔炉。”而学会吃苦,懂得奉献,则是充分投身学生工作的基石。“有时候工作真的很累,甚至会升起放弃的想法,但一想到学生工作服务了他人充实了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李哲儒谈道。
担任班导的经历则让他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2024级新生报到首日,他全天驻守桃花坪校区,从宿舍分配到选课指导事无巨细。有新生因专业选择迷茫失眠,他特意约对方在球场边散步:“当年我也纠结过,但后来发现,与其焦虑方向,不如先迈出第一步。”如今,他带过的学生中已有数人在院级竞赛中崭露头角。“看到他们眼里的光,就像看见两年前的自己。”
【星火传薪烬,踵事增华光】
“百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镌刻在李哲儒笔记本扉页的箴言,既是他求学路上的指南针,亦成为赠予后辈的精神火种。关于未来,他计划攻读数学教育硕士学位,将竞赛思维融入教学实践。“如果我不能证明黎曼猜想,至少可以培养出能触摸数学星空的人。”
对于后辈,李哲儒充满热情的鼓励到:首先专注课程学习,“课堂是锻造专业利刃的熔炉”;其次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等竞赛,“投入百小时必有寸进”;最后勇于尝试学生工作,“在服务中锤炼沟通与执行”。他特别强调:“牺牲的每个午休、熬过的每个深夜,终将化作简历上跳动的字节和骨子里的韧性。”
李哲儒的求学之旅,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求索。少年步履坚定,始终向前,路边是高山流水,是繁花遍野;少年手捧薪炎,照亮了他人心田的黑暗,他不是孤身一人,是众人抬薪,是万众一心。少年携着这对生活的赤忱心火,行于人生无边旅途的旷野之上,誓要将这满腔热血洒满人间,肩负责任和梦想,薪火相传。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