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伍蕾:以创新为舟,以育人为本的旅游教育探索者

日期:2025-04-20 13:31浏览数:


人物简介:伍蕾,女,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于197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共党员。拥有华侨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以及工商管理和旅游管理双学士学位。伍蕾老师现任旅游管理、饭店管理、MTA方向硕士生导师,并担任酒店管理系副主任。她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教学贡献,成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杰出代表。

(通讯员 邓静)在文旅融合与酒店管理领域,伍蕾副教授的名字既代表着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也象征着行业实践的创新力。作为旅游管理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和酒店管理系副主任,她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桥梁。从主持国家级课题到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从本科生的科研启蒙到行业峰会的思想碰撞,伍蕾用多维度的探索诠释了一位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学术深耕:从数字场景到文旅融合的跨学科探索】

伍蕾的学术之路始于2008年攻读旅游管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她专注于数字沉浸式场景、文旅融合、饭店管理及消费者情感等方向的研究。作为湖南省社科青年骨干教师,她主持了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酒店管理概论》,并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重要课题,涵盖国家级1项、部级3项、省级3项及厅级6项。她累计出版专著3部,在《旅游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伍蕾的研究不仅注重理论创新,更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例如,在“中国饭店集团发展报告”和“中国星级饭店管理制度创新研究”等课题中,她通过引入新视角和研究范式,推动了酒店业管理制度的优化。这种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行业动力的能力,使她在2022年成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首位访问学者时,得到了产业所李仲广副研究员的肯定:“伍蕾博士治学严谨,高效完成了课题研究,为产业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学创新:从课堂到行业一线的实践育人】

作为酒店管理系副主任,伍蕾的教学理念强调“实践赋能、科研筑基”。她开创性地将科研训练引入本科教育,于2019年启动了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科研小组,指导学生利用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开展课题研究,并邀请研究生分享研究方法,以此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填补了低年级学生科研训练的空白,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她多次组织学生深入行业一线。2023年4月,她带领学生赴长沙尼依格罗酒店调研,通过参观客房、礼堂及与人力资源总监、校友经理的交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酒店运营逻辑;同年10月,她又策划了苏家巷与潮宗街亦间·6500酒店的参观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两家酒店的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思考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活动践行了她“在真实场景中培养职业洞察力”的教育主张。

【行业赋能:从服务变局到品质升级的智囊角色】

伍蕾的行业影响力源于她对趋势的前瞻性研判。早在2016年湖南省旅游饭店协会客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她便以《服务变局暨品质提升》为主题,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酒店业的变革路径。她提出,酒店业需从“服务时局”(现状分析)、“服务变局”(技术驱动)、“服务破局”(创新路径)三方面重构服务体系,尤其强调品质服务创新是应对消费升级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行业热议,至今仍被多地酒店作为转型升级的参考框架。她的实践智慧还体现在对“文旅融合”的深度挖掘。2019年,她主持泰国“苏湾吉利中文活动中心”支教项目,带领团队设计旅游线路与产品,将中泰文化交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这一项目不仅助力了当地华文教育,还通过旅游反哺教育资源的模式,探索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可行路径。

【国际视野:跨文化实践中的学术外交】

伍蕾的国际化视野不仅限于理论研究。在泰国支教期间,她以中文教学为纽带,推动中泰文化互动,并依托华侨大学泰国校友会的资源,协助设计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这种“教育+旅游”的双向赋能模式,为后续建立研究生海外实践基地奠定了基础。此外,她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中国旅游研究院访学,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与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合作,为旅游学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学术高地的攀登者到行业变革的推动者,从课堂内外的育人者到跨文化实践的开拓者,伍蕾以其多维度的探索,重新定义了高校教师的角色边界。在文旅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竞争的双重挑战下,她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影响力,源于将学术理想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勇气与智慧。正如她在一次访谈中所言:“旅游研究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份理论都能照亮行业的某个角落。”这或许正是她始终步履不停的动力源泉。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姚柯莹:心向暖阳,笃行逐光

下一条:【青衿芳华】张琬鑫:艺数兼修,知行并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