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健智,湖南邵阳县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师范技能实训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培训部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库人员。中国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委员,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南中学物理》杂志副主编。物理课程标准和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研制组核心人员。从事物理教学论与教师教育研究,擅长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指导、创新性教材重构与教学设计、教研论文写作与指导。主持省级教育教学重点或一般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曾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十佳大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优秀奖多次。
(通讯员 马倩椿 谌敏娟 王贻菲)讲台上,一支粉笔在黑板划出银河般的轨迹;深夜里,台灯在作业本上投下温暖的弧光。教师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职业,总在平淡中酝酿着惊心动魄的力量。当目光投向教育情怀的精神内核,就会发现那里生长着比春藤更坚韧的生命力,比星空更辽阔的精神原乡。
【从课本到文献,攀登更高的山峰】
粉笔尖在晨光中刻录时光的年轮,教案本在星辉里沉淀智慧的结晶。刘健智用四十载春秋诠释着何为“极致”——那是在命运的褶皱处仍能开垦出教育沃土的执着,是在时光的罅隙里也要凿出生命光亮的勤勉。
命运的暗流曾在1982年的夏天将他推向未曾设想的渡口。当高考志愿表的第五栏化作命运的锚点,这个刚褪去青涩的青年并未困囿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是像深谷中的溪流一般拥抱了前行路上的每一处曲折。邵阳武冈师范学校的讲台见证了他最初的虔诚:晨曦未至时,伏案钻研课本;星斗满天后,斟酌育人良方。那些被反复摩挲的教案边角,那些被月光浸透的批注笔记,将那段平凡岁月淬炼成了勋章。
1999年,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首次招收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已近不惑之年的刘健智在经过一年的备考后,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另一场攀登则发生在2002-2003年,高三年级物理教师与考博学子的双重身份,让他不得不尝试在教育的沃土与学术的峰峦间架起天梯。“事情太多了,那我就少休息一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结束了一天的备课、上课后,他就在家中翻阅文献资料,时常备考至子夜时分。在经历了漫长的白天与黑夜的双重跋涉后,西南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在一个下午出现在了武冈师范学校的办公室。那些在课间十分钟背下的英语单词,那些满是红笔圈点的专业书籍,都在诉说一个真理:极致从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甘愿将每寸光阴都锻造成金。
从资水河畔到嘉陵江边,从青涩教员到杏坛名师,刘健智用半生光阴注解了“极致”的深意。粉笔染白的双鬓、墨水浸染的衣袖、青灯照亮的深夜,都在无声地垒砌着生命的丰碑——原来世间最动人的传奇,不过是把“认真”二字书写了千万遍。
【从实践到学术,点燃求知的烛火】
前苏联教育家苏林霍姆斯基有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刘健智于2005年3月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负责学科教学方面的工作,无论身在何方,人民教师的角色初心依旧是他最本质的坚守。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刘健智不仅需要负责本科生的师范专业课程,而且还要带领研究生学习教师教育技能,最高峰时期他甚至达到了一周28个课时的工作时长。数量不会掩盖质量,刘健智说:“人生,只要态度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他会用心准备每一堂课,讲授过程声情并茂,倾囊相授让学生颇具热情;作业检查认真细致,严慈并济让学生尊重信服。
即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再繁忙,刘健智也未曾疏忽过对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工作之余,他会利用休息时间对教材、课标进行深入钻研,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他认为只有了解得深刻,才能将自己的热情与学识以传道授业的方式带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会教书”。所以刘健智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不会停留于某一时期,而是与时俱进、符合实际,精雕细琢只为打造一堂好课。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从早晨工作到深夜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他的学生们总说,“刘老师即使没有课也喜欢早早到学院”“刘老师是夜猫子,到了凌晨也会回复消息。”可以说,刘健智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诲人不倦的育人品格竖起了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师范教育的旗帜。每一年本科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他都是亲力亲为,从联系实习学校到实习材料的整理与评定,从学生实习培训到真正站上讲台,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长达十周的实习期,刘健智都与实习队伍的学生同住在实习学校里,提供全过程的悉心指导。每一年的师范技能竞赛,他都是现场指导,和参赛学生一起打磨课程内容,尽心竭力让学生展现出最佳课堂。经过刘健智指导的学生,在“格致杯”“东芝杯”“田家炳杯”等教学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数十年的兢兢业业终得桃李满天之成就,刘健智是众多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的人向往的导师。他平易近人,对学生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在校学生抑或是已经毕业工作的曾经的学生,只要是带着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疑问来向他求教,他总会认真思考并给出答复。他还总担心学生理解起来有障碍,所以每次在接到问题后,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和学生通电话进行悉心解释。作为国培专家,刘健智还经常接到湖南省内外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因此慕名来求教的不只是他带过的学生,还有外校的学生与老师。这或许就是最纯粹的“润物细无声”。
烛照星河处,自有春藤生。刘健智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却在那方寸讲台上,倾注了为人师者的仁心与执着。他常说:“交给你的任务,要把它做到最好。对学生,要真心关怀,更要不断思考如何把课讲得更好。”这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如今的他已是大学教师、研究生导师,但初心未改。他依然以最纯粹的热情,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传授师范技能的真谛。他的教育生涯,正如一盏不灭的灯火,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前路。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