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张毅超:数论深处觅真知,笃行致远守初心

日期:2025-03-16 17:39浏览数:



人物简介:张毅超,男,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教育经历:1999—2003年北京大学基础数学专业本科生、2004—200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201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2010—2015年韩国浦项理工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2015—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数论,尤其是模形式理论,在几个相关问题上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入选湖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

(通讯员 杨丽蓉 李帧 缪婧雯)“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数学研究的道路总是坎坷崎岖,前方或许是繁花似锦的绿洲,亦或是荆棘丛生的荒野。张毅超行走在这条不容折身的单行道上,尽管旅途艰辛,不为人知,他依旧怀揣热忱,于星海茫茫间踽踽独行,无畏亦无惧。

【心有选择终坚毅,坚持作基向本心】

“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后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张毅超与数学缘起于高中,但那时他对数学的了解尚浅,并未意识到自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直到大学选择了数学专业,他才逐渐认识到数学的深邃与广博,开始广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最终选择投身于数学研究。

数学研究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张毅超坚信挑战本身就是意义所在。面对挑战,他不断思考,勇于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一过程让他既体验到成就感,也经历过挫败感。当科研进入低谷,停滞不前时,张毅超选择去运动场上挥洒汗水,释放压力。这不仅能帮他舒缓情绪,更能助他跳出思维定式,更好地思考研究问题。

选择,是心有向而坚定毅然。张毅超用坚持铸就基石,在选择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畏风雨,不畏道阻长且跻。

【志在高远常奋进,思维引领需笃行】

在数学学习的经验上,张毅超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入学初期,大家面对着大学数学的挑战。其中尤其是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对许多学生而言是巨大的跳跃。虽然学校安排了辅导和习题课,但相较于高中课程知识,学生仍可能感到知识量和知识深度的差距。尽管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但只要坚持自我认知,投入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知有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他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节奏不同,因此不必与他人比较。对于难以攻克的难题,他建议先放一放,稍后再回头思考。在他看来,跳出先前的框架之后,难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同时,张毅超提到数学学习需要探索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强调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除此之外,张毅超坚信,通过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忙碌工作之余,张毅超也会放松自己。在生活中,他是一位羽毛球爱好者。尽管膝盖的半月板曾因伤受损,但他依然坚持每周与几位球友相约球场。一次次尽情地挥拍,让他洗去了疲惫。除了运动,他的生活充满家庭的温暖。他时常陪伴两个孩子,辅导他们的学习。在短暂的休闲中,他偶尔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或下几局象棋。最近,他开始尝试品茶,探索这一新兴趣,在繁忙生活中寻觅一片宁静的港湾。

面对繁忙的工作,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成为了一门学问。作为高校教师,张毅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时间过于碎片化。“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不静则学或骛外,不能向里。”他谈道:“至少需要两到三个小时,才能保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此,他在工作时间会选择暂时静音,隔绝外界的杂念,将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数学之中。

对于想要投身于数学科研的同学们,张毅超叮嘱道:“做数学科研要保持开放性,了解研究对象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除此之外,他强调要着重培养表达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同时,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并坚持自己的选择。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科研之路上,张毅超研精覃思,笃行不怠;三尺讲台上,他教书育人,指点迷津。

【兴趣为帆探学海,坚持作舵向远方】

张毅超始终秉持“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而非单向灌输知识。他指出,相较于高中教育,大学阶段更强调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因此,大学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兴趣,激发内在动力。张毅超坚信,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趣味时,才能主动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提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源于某个偶然的契机,例如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或一次深入的讨论。然而,这样的契机无法通过固定的教学计划预设,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张毅超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兴趣点,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逐步培养对数学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张毅超老师还指出,许多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往往面对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难题。部分学生在选择研究领域时,更多是出于职业发展的考量,追求稳定的工作与生活。张毅超认为,科研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压力的过程,只有真正热爱所选领域的学生,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坚守初心。如果一个人对研究方向缺乏深入了解,那么当他面临巨大挑战时,便极有可能产生逃避心理。因此,张毅超建议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应深入了解所选领域,并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兴趣与认知,避免盲目跟风。

关于考研选择,张毅超认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他建议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跨学科方向,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精算学等,甚至金融、经济等领域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数学的应用将愈发重要。因此,他鼓励学生积极拓宽视野,探索跨学科的应用领域,为职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对于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学生,张毅超老师给出了宝贵的建议。首先,他强调,数学科研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现代数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学生需要广泛涉猎不同数学分支,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其次,他建议学生加强表达能力与文献查阅能力。数学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正如数学家希尔伯特所言:“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张毅超以此激励学生勇于尝试,坚持对数学的热爱与选择。他认为,科研道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学生有足够的认知与兴趣,就不必过于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张毅超相信,唯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得更远,取得更高的成就。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刘芷希:笃行求知,绽放青春

下一条:【青衿芳华】周菩慧:人生逐梦正当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