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方怡宁,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法学一班学生,现已推免至山东大学国际法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本科期间,曾任组织委员、朋辈辅导员、旅游协会理事。曾获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英文模拟法庭竞赛最佳书状奖、全国三等奖,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二等奖,2023年度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优秀奖,2024年“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省级二等奖、校级特等奖,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三等奖,2023年湖南省阳光体操节瑜伽项目一等奖、优秀志愿者,连续三年获校综合奖学金;曾获评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科研之星”、院“十佳学习尖子”“创新创业标兵”“先进青年志愿者”等称号;曾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团中央“强国有我”大学生志愿宣讲等实践活动。
(通讯员 全淼 李晗羽 廖乐儿)听从我心,无问东西。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她一直在倾听着内心深处的声音:去求知、去探索、去进步、去远方。离开潭州,来到有疗愈海风的城市,她循着心中的声音,即将延续这一段求索之路。
【积勤致学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
“人画下的每一个点,总将在未来连成一条线。”曾参加了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的方怡宁,在这期间对国际法燃起奉献热情的她,选择了国际法学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生方向。谈到国际法学,她说:“我始终认为,国际法学是高深精妙的,它不仅是一门法律,更是一门艺术,每当国家利益与国际秩序产生碰撞,国际法就如同一座桥梁,尝试在国家主权与全球治理之间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维持着巧妙的平衡。”不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权衡博弈,还是跨国企业或自然人之间的纠纷解决,都能够让她体会到公正与秩序的和谐统一。“国际法学的魅力还在于其动态性与包容性。”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际法始终适应新的现实,从应对新兴的国际关系问题到处理全球性挑战,如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甚至太空开发,每一个前沿领域的变革都为国际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这种变化不仅要求着法律的创新,更要求着法律人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全面的全球视野。尽管截然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需要直面的语言问题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国际法学仍然对她天然充满着趣味与魅力。
方怡宁分享了自己对保研的经验和看法:“在保研的前期,首要的是保持优异的成绩,以及关注一些拓展的加分项,如外语、论文竞赛和综测等。中期则是大三时,关注自己是否取得保研名额,留意各大高校发布的暑假学校或夏令营的招生简章以及预推免的招生通知。后面就到了核心的参营环节,在这期间多以面试或笔试形式进行考核筛选,夏令营一般还会设有讲座和参观等环节。若被评为‘优秀营员’,则可以获得优先录取资格。”相较于注重一个保研结果,方怡宁更注重过程中带来的独特感受。她说:“我个人在整个参营的过程中,秉持的是遵循内心,注重体验的理念。因此我会更多地去关注学校的整体氛围和自己的切身感受。”
当被问到用几个词语形容自己的保研经历时,她说:“首先是波折。整个保研历程,从上半年到下半年,从夏令营到预推免,自己从不断投递到入营,再到参营考核,再到等待结果发布,最后在院校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亲历的每一步都十分牵动人心。当然,一路上并非所有的结果都遂人愿。”因此经历波折,心情跌宕,对她本身就是一种磨炼。“其二是收获,单纯从保研的实践经历出发,它无疑是学习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是心态的历练,亦或是一路所见所闻的丰富,对她而言参加推免的过程都是收获满满的。“第三个词是感恩。在保研的几个月里,我非常幸运地收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师长、学长学姐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她颇受打击、心情沮丧时,给予她鼓励和安慰,引导与教育,他们是支撑她走完这一段旅程的重要力量。她真心感激一路陪伴她的所有人。“第四个词是顺其自然。‘月有阴晴圆缺’,有收获,必有遗憾。然而过去都已随风而逝,我们要相信,现在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现在所选择的,就是最合适的。我最喜欢的名言是follow your heart,做出了选择,便无需后悔。”在她看来,应当相信当下思虑再三作出的决定是最好的选择,顺其自然,焉知非福。不必苛责曾经的自己,也不要美化未选择的道路,因为当下的自己并不能未卜先知。正如她常常告诉自己的那句话——“Just take the rough with the smooth”。不管前路如何,都要宠辱不惊,甘之如饴。
【胡琴弦音扬松花,身舒心展映春光】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音清朗,抚悦人心。对于已经考取二胡十级的方怡宁来说,悠扬的琴音就是奏响心灵的乐章。“进入大学之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练琴了。但每当我心生郁闷时,依然会寻一僻静之处,拿起二胡,奏出那些了然于心的旋律。”随着琴声缓缓流淌,她心中的烦闷似乎也被带走,留下的是深沉的平静与释然。熟悉的音符仿佛带她回到了曾经的时光,使她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一份独特的慰藉与力量。“这种力量并不常在我的日常习惯与爱好中显露,却始终是我身心的调节剂。二胡让我得以从当下的繁杂中抽离,回到幼时专注练琴的那段纯粹时光。练琴的过程不仅仅是心情的调节,更是灵魂的充盈。”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由多个面组成的立体存在。“正是这些不同的侧面,才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对于方怡宁来说,二胡则是她艺术侧面的一部分,寄托着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除了音韵陶冶情操,她还会通过瑜伽来展现自我,用优雅的身姿舒展身心。瑜伽不仅让她保持身体的灵活与力量,更赋予她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使她在生活的节奏中找到一份独特的平衡。不同于音韵带给她的回忆,在瑜伽中,她感受到了身心的洗濯:“我有十年中国舞的学习经历。我认为瑜伽与其相类似的是,同样也能够塑造人的体态。通过瑜伽锻炼,我能够保持基本的体形体态,同时培养更加深层次的身心连接与平衡感。每次锻炼舒展后,我都感觉自己变得更清醒,更轻松,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去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
当然,大学的生活远不止于此。大学是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作为一个转专业进入法学学习的学生,方怡宁有自己的感悟:“法学专业的社团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们的专业性都很强,各社团都会组织很多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如法律达人竞赛、模拟法庭等等。我不仅能巩固法学专业知识,更能调节枯燥的学习生活,同时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她认为,这样的社团生活不仅能够丰富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还能够起到塑造价值观的作用,培养作为法律人应有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对因不能平衡学习和社会实践而困扰的同学,她也有自己的建议:“尽管社团有很多益处,但作为学生,仍应以学习为重。同学们可以在大一时多多尝试,寻找心之所向,多尝试多体验,丰富大学生活。劳逸结合也是很重要的,忙于学习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排解情绪,为自己留出休闲时间,疗养自己、恢复自己。”以专业学习为主,辅以社会实践与个人休闲,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厚度亦有深度。
【流光一瞬耐回首,大道征程再出发】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临近毕业,回首这弹指而过的四年,方怡宁也充满感慨。保研不是终点,仍有些许遗憾。“在专业学习方面,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亏空与不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应该及时巩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早点提高英语水平,尽早培养论文写作素养……同时,保研时期我遇到的最大阻碍其实还是来源于我自身,拖延、不能持之以恒等不良习惯以及常常失衡的心态至今也没能戒除。”她也很遗憾没有充分把握好推免的几次好机会。不过,她深知,只遗憾后悔是无用的,她说:“人应当包容曾经幼稚的自己,然后,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去,创造更好的将来。”保研并不意味着一切圆满,仍有很多事情等待着她去做得更好。
就在五月,她回忆起当时的上届学长学姐们刚刚答辩结束,穿着白衬衫意气风发地走出学校。当时的她笑说“你们解放了。”却满心迷茫与彷徨,正准备踏上未知的道路,为保研为未来的去向挣扎苦恼。一晃岁月倏忽而逝,而时间还在继续往前走。方怡宁感慨道:“我经历了无数个刻骨铭心的时刻,此时我也即将成为当初临近结束本科生涯的学姐。既然已经选择,我便不会后悔。”她微微一笑,怀着初心,准备追求崭新的未来。
正值青春,方怡宁拥有着足够的少年热忱去支撑着她走过泥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熠熠生辉。“这正是青年人的动人之处——在于其无尽的勇气、满腔的热血和远大的前程。”方怡宁如是说。
面向山海,且看花开。不踌躇于过去,怀愿景于未来。宠辱不惊,听从初心。方怡宁以一颗怡然之心,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