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李志强:无机缘起,卅载树人

日期:2024-11-04 18:13浏览数:



人物简介:李志强,男,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生物无机、化学传感器。曾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用于鼻咽癌诊断的EB病毒DNA传感器研究。2000年,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曾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一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有:2004年,发表SCI论文《Synthesis and anion recognition of a novel heterocyclic organotin complex》以及《基于杂环有机锡化合物的水杨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研究》;2005年,发表了EI论文《几种杂环有机锡化合物(IV)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006年,发表了SCI论文《以单环有机锡化合物为载体的水杨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研究》和EI论文杂环苄基锡氨基硫脲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等。现任湖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副主任。

(通讯员 刘倩 杨明 黄忠秀)有些种子无需风的引领,无需水的滋润,它们自有一份坚韧与执着,于无声处生根发芽。就这样,无机缘起,卅载岁月悄然流逝。一位智者以心为土,汗水为泉,默默耕耘,栽下了无数希望之树,编织出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画卷悠然铺展之时,也是一场深邃而宁静的树人之旅拉开序幕之时。

【活教活用破刻板,循循善诱启智慧】

何谓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探讨教育本质时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于当今瞬息万变之时代,教育绝非只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应更加重视内在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总有一些耕耘者以其独树一帜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无机化学老师李志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用行动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摒弃传统死板模式,摆脱传统的枯燥与单调,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课堂上,他将抽象的公式与定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使得每一元素的独特性质、每一种化学反应的深层机制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让学生们领略到了化学的无限魅力。他也从来不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致力于将原理阐释通彻,凸显无机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以便学生形成永久性记忆,让学生轻松自如。李志强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眼神灵活调整,力求让学生有所收获。

此外,李志强秉持着“不耽误学生,尽量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传递真善美”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最多的知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李志强尤为注重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自学与阅读能力、探究与协作能力的培养。课后,他耐心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寝室讨论、网上查询、与老师微信交流等方式来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活教活用,方可打破传统教育的刻板模式;循循善诱,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李志强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教育的真谛——传道授业解惑。

立足基础深入研,知行合一育人才

如何学好化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在李志强看来,无机化学不仅是所有化学专业课的基础,更是其发展的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那些渴望攀登科学顶峰的学生而言,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李志强在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对化学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他以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常常能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剖析化学现象、原理和规律。无论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还是神秘的化学结构,他都能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入解读,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深刻的分析,为化学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认为无机化学的灵魂是无机物的结构,应该树立“结构”“性质”和“用途”的框架,始终坚持“平衡”与“守恒”的理念,用批判性和创新性的视角去探寻物质世界的深层次秘密。

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之上的理论,更是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与运用。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志强深知,知识的汲取不应局限于书面,真正的智慧需要在实践中孕育。在日常生活中,李志强每天坚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李志强对化学有了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联系实际,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化学的魅力。“知行合一”的理念支撑他在化学科研与教学的漫漫长路上愈行愈远,脚步也愈发坚定有力。

在教育的道路上,李志强始终坚持以扎实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达到“知行合一”的崇高境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智海扬帆育英才,命运转折教坛辉】

“生命中的每一次转折,皆为命运深邃的安排。”此言诚非虚妄——李志强的故事,便是对此的最佳注脚。初入学术殿堂,他本志在金属有机的璀璨星河中遨游,却因命运的巧手,与无机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金属有机转战无机化学,李志强用扎实的学识,书写了一段非凡的教学诗篇。在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无机教研室,非科班出身的他,在不断学习与进步中,将讲台作为挥洒才华与激情的舞台。

“每位名师,皆自学海而来,以知化行,方育万千桃李。”李志强在执教生涯中,深得张灿久教授、曹居东先生、姚子鹏先生等大师的真传,他们对教学的热情与严谨,如灯塔般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由学生成长为师者,他用心传承师道光辉,誓将所学惠及后学。三十余载耕耘,逾二十万学子,受益于他的智慧与激情。李志强,这位卓越的导师,不仅传授知识的种子,更点亮了学生心中智慧的明灯,引领他们勇敢迈向梦想,成为各自领域的探索者与缔造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他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个人成长。在无数与学生的互动中,问题的碰撞激发了创新的火花,促使他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对旧知进行重塑。学生的新颖见地,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达到了“教学相长”的至高境界。李志强的学子遍布四方,他们谨记师训,各展所长,为社会进步贡献着力量,续写着“桃李满天下”的新篇章。

随着岁月的流转,那一片由无数心血浇灌而成的森林已然蔚然成荫,每一棵树都承载着智者的期望与梦想。卅载树人,终成林,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树木集合,而是一个个生命故事的汇聚,是无机缘起却成就了万千缘分的奇迹。当夕阳的余晖洒满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原来最动人的风景,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执着坚守的岁月沉淀。至此,树人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点,而那些树,将继续在未来的岁月里,讲述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见习编辑:段如意 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廖小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下一条:【青衿芳华】尹美玲: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