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唐翌轩,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21级学生,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在学业方面,专业成绩优异,位居专业第一。在社会实践方面,多次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湖南省“七彩假期”优秀志愿者等多个奖项。同时,还兼任家乡筲箕湾镇团委副书记。在科研和竞赛方面,负责多个项目,湖南借母溪景区语言景观调研、“语农书”惠农政策解读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荣获“互联网+”大赛省赛三等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在师范生技能比赛中,荣获未来教育家特等奖、软笔字单项奖。在学生工作方面,担任了班级班长、班导助理以及文学院团委组织部负责人等职务。
(通讯员 林洪淼 敖静文 胡佳音)岁月漫长,前路崎岖,困难重重,热爱总能给予人无限的动力和勇气,引领人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最终活出精彩的自己!唐翌轩带着对学习的热爱,在求学这条路上步履不止,最终如愿以偿!
【优秀背后,藏着不懈的努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努力是刻在唐翌轩骨子里的基因。
在学习方面,她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带着对学习的这份热爱,她在大一的时候就卯足了劲不断学习。她牢牢把握课堂宝贵的45分钟,紧随老师的思维步伐,精准捕捉课堂的核心要点。课后,她主动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巩固所学,对待复习一丝不苟,及时回顾课堂内容,在考试前夕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系统的复习准备。正是因为她三年如一日的努力,她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专业前列。
在科研领域,她凭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了多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荣誉。她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将语言学和农业巧妙结合,深入探索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为了更加深入地完成研究课题,她积极与指导老师展开沟通交流,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她勇于担当,带领团队深入多个乡村进行调研,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调研数据,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应用于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的大赛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深入基层,拥抱更好的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唐翌轩深入基层,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磨练自己,提升综合素质,逐渐成长为更优秀、更自信的自己。她连续三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多个乡镇开展支教、调研、推普等活动,协助团队取得多项重要立项,荣获多个优秀团队称号。谈到印象最深的事情,她笑着说:“在大一时,我曾深入到一个偏远乡镇进行推普活动。原本只是计划进行一场简单的讲座,但在那个没有空调、只有风扇、气温高达38°的艰苦环境下,孩子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却深深打动了我。尽管天气炎热,汗流浃背,但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此外,她还在三下乡过程中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相互支持,携手同行,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在一次次沟通和交流中逐渐加深。
【保研成功,源于简单的真谛】
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从小到大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重要的从来都不是真理在哪里,而是知行合一,把这些简单的道理重复践行,就能成功。享受每一天的美好,保持每一天的热情,明确目标,精心规划,坚定信念,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脚踏实地的唐翌轩总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最简单的道理。
大一期末出成绩后,她了解到自己可能有保研的机会,便选择了保研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认准目标之后,她每天将自己的时间计划好,对事情分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平衡好学习、学生工作、科研和生活。然而,保研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考验着唐翌轩的心态。她提到:“在保研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因为它着眼于最终的结果,因此这三年来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在这三年里,她全力以赴,保持优异的成绩,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尤其是各种师范生技能比赛,全面提升自己。
人生本就没有捷径可走,每一条成功的路,都是用努力、坚持与乐观铺就而成。坚持不懈,积极上进,拼搏进取,是对唐翌轩个性最好的诠释。这样的她,会飞得比她想象中更高、更远!
一审:曹彤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