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矿遗址
调研组到村民家中进行调研采访
调研组在村口小卖部采访当地村民
(通讯员 陶子萱 彭贤宇 姚燊龙)为了解私矿历史,全面研究永州市矿业发展历程,7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绿水青山,与‘锰’同行”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
实践团成员走访各家各户,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了私矿从起步到衰落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私矿发展的态度。从走访中得知,私矿兴起的基础是居民拥有的独立的矿产开采权,在发展高潮期,当地居民基本都以开采私矿为生,直到政府收归所有开采权,私矿走向没落。此外,成员们通过对过去从事私矿开发的居民进行采访了解到,私矿开采不仅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还使当地人们对其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这引发了成员们对私矿衰落后大量劳动力流失的原因的思考,激发了成员们探索和研究现当下实行的矿业发展模式的热情。
随后,实践团成员对多个私矿废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成员们在调查中发现,私矿废地破坏严重的情况得到了改善。据了解,在私矿产业没落后,当地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采取了各种管制和环保措施对废弃矿山修复。现存的矿产企业也吸取过去私矿发展的教训,在进行矿业活动时,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在开采的同时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此次走访和调查,团队成员对于当地矿产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此外,私矿与当下矿业规模化发展的差别,也为后续的调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编辑:朱梦华 张瑞恩 许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