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成员交流走访情况
赵勇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操作过程
渣江镇政府领导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通讯员 谭御卿 郭薇 晏鑫宇)为了解乡村产业的发展情况,搜集当地特色产业的生产、销售流程的材料,7月1日至7月10日,我校树达学院文法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衡阳县渣江镇就渣江米粉的生产情况和未来规划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活动。
在家庭作坊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虽然当地的渣江米粉厂已实现机器化制作,但和面过程中搅拌机器仍需要人工不断地调节以保证米粉和水充分混合,防止米浆结块。这道工序为后续工作节省了时间,也保证了米粉的口感和质量。实践团成员也亲身体验了渣江米粉的制作过程,对渣江米粉的制造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研究家庭作坊与大型制造企业制造渣江米粉的区别,实践团成员前往大型制造企业调研,湖南渣江米粉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工厂全自动一体化制造米粉的过程,一条流水线只需要五位工人即可完成渣江米粉的生产。同时,赵勇表示大型工厂在淘米这一工序上更为细致,会在磨粉时加入百分之八的淀粉以保证米粉更有弹性,减少粘黏。此外,米粉的晾晒方式分为晒干与烤干,而工厂通常采用更为卫生的烤干法。
渣江米粉作为渣江镇特色产品,当地政府为支持渣江米粉产业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扶助政策,实践团成员前往渣江镇政府了解相关情况。渣江镇党委委员傅胜利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渣江米粉的生产情况和商标问题。渣江米粉的生产每年要消耗八万亩早稻,早稻需储存一年以上后再加工制作成米粉。而渣江米粉商标注册后未被使用,因此大部分的产业采用民间销售的方式。为合理利用耕地,提高稻米产量,渣江市政府正推进了水稻种植非农化,非粮化。根据现阶段渣江米粉的发展情况和局限,渣江镇渣江米粉行业总负责人杨焕章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渣江米粉的优势和未来规划。渣江米粉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水源条件成为当地特色产品,同时由于渣江米粉投资建厂的市场潜力大、市场份额占比多,政府正规化将渣江米粉打造成产业园区。
此次调研内容分别包括小规模传统生产工艺和现代渣江米粉生产工艺,成员们从多方面了解了渣江米粉产业的生产现状和未来规划,通过走访调查不同规模企业制造渣江米粉的产品特点和销售策略,咨询当地政府来了解相关支持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提供了有利支撑。
树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参与此次活动。
编辑 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