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江洲 欧阳娴 盛语嫣)7月28日,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晋屏,好young的青芽之旅”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田野思政课”的课堂搬到了郴州市嘉禾县晋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对“中国好人”彭子文先生进行深度访谈,学习其感人事迹与精神品格。实践团成员们精心准备、深度参与、用心感悟,在访谈实践中探寻榜样力量的精神内核,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实践团成员与彭子文进行访谈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实践团成员围绕“守护的初心”“信仰的力量”与“精神的传承”等核心议题,与彭子文先生展开了一场深入、真诚的对话。成员们认真聆听彭老讲述其一家四代人、跨越八十余载风雨无阻守护当地红军墓的非凡历程,细致记录每一个感人细节,积极提问,努力挖掘这份坚守背后的深层动因。
彭子文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
“守好红军墓,就是守住根!当年红军战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把青春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座山上。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信仰!”当彭老用朴实而坚定的话语道出心声时,实践团成员深受震撼,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成员们不仅是被动聆听,更主动思考:“什么是信仰?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时的冲锋号,更是像彭子文一家这样,用一生去践行一句承诺的平凡坚守。”这种在访谈现场的即时感悟与思想碰撞,成为实践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实践团成员与彭子文合影
此次深度访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榜样育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学生们通过主动设问、深度交流、现场体悟,真切感受到了彭子文先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他们从彭老“平凡中的伟大”坚守里,汲取了向上向善的磅礴精神力量,深化了对“信仰如何扎根、精神如何传承”这一时代命题的理解。
团队成员们表示:“这次访谈实践是一堂触及灵魂的思政课。彭老用行动书写的忠诚与信仰,为我们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提供了最鲜活的示范和最强大的动力。”他们立志将此次实践感悟内化为行动自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在服务奉献中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信仰华章。
编辑:王鹏辉 陈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