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成员与大学生交流录制方言广播
实践团成员引导小朋友录制广播
录制团队合影
(通讯员 肖扉予)"守护青山责任重,生态法治记心中""关爱幼苗共成长,法律护航护未来"......7月5日下午,在慈利县广福桥镇官见村,这些普法内容正通过"田间普法小喇叭"传遍村头巷尾。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与广福桥镇官见村联合打造的普法项目以"三句半+小故事"的创新形式,将生态法治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生态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针对传统普法方式在乡村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实践团创新性地运用方言和童声的亲和力优势,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生态保护法律法规,转化为"禁烧秸秆护蓝天""守护水源防污染"等朗朗上口的生动案例。通过邀请当地大学生和儿童用方言参与录制,既确保了法律知识的专业性,又增强了传播的感染力,让生态法治理念真正走进村民心田。
"广播里那些小故事特别管用!"广播一经播出就引起村民的热烈讨论,"这些大学生真有办法!用咱土话讲法律,娃娃们的声音又甜又脆,我们听着亲切,记着也牢。"
在官见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队已精心打造出一套独具官见村韵味的方言普法音频宝库,将生态治理理念与环保知识巧妙融合,成功跨越年龄的界限,实现了全年龄段触达。“田间普法小喇叭”工程将多篇广播轮流播放,将有效覆盖全村200余户,真正让生态治理的理念走进了官见村家家户户,为乡村的绿色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从高校课堂到田间地头,从法律条文到乡音俚语,"田间普法小喇叭"是校地合作的创新实践,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播撒法治种子,不仅为乡村法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编辑:王鹏辉 陈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