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采访普米族民歌传承人和国鹏
和国鹏展示民歌风采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和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
(通讯员 周紫宸 王梦涵)7月4日下午,世承书院“苍洱循迹承古韵,云岭访俗绘新篇”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兰坪县通甸镇罗古箐非遗传承人和国鹏的家中,围绕普米族民歌的传承发展问题进行采访。
通过此次访谈,队员们了解到和国鹏自幼就开始接触普米族民歌,心中的热爱使他坚持至今。据和国鹏介绍,早期记录古歌主要通过录音机、磁带等媒介。如今,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他通过手机留存资料,主动邀请年轻人学习,并在村里广场等场合教唱,对旋律和歌词进行创作改编。
采访过程中,和国鹏为调研团成员们演唱了原创作品《阿搓蹉》和《神山下的普米人》。因时间和费用限制,这两首歌未注册版权,但已被镇上许多青年自发传唱。“普米族古歌歌词内涵深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若失传会让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和国鹏呼吁普米族年轻人学习母语、传唱古歌,也期盼政府和社会能够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避免因经济压力而放弃文化传承。
从磁带录音到手机视频,和国鹏的传承方式在变,但守护民族声音的初心未改。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也是我们的应有之义。
编辑:王鹏辉 陈泽瑞